大日本史 卷之第三 本紀第三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仲哀天皇
應神天皇
仲哀天皇。景行帝孫,日本武尊第二子也。母兩道入姬命。
【按本書書母皇后,然無為皇后之文,故不取。】
天皇容姿端正,身長十尺。 成務帝四十八年,立為皇太子。六十年六月,成務帝崩。 明年辛未,九月六日丁酉,葬成務天皇。 元年壬申,春正月十一日庚子,天皇即位。
【○按水鏡、愚管抄、皇代記、皇年代略記並云,時年四十四,與本書崩年五十二之文合。然據此逆推之,以成務帝十九年生,與本書注及舊事紀並云:「成務帝四十八年立為皇太子,時年三十一。」者,差一年。且距日本武尊薨,三十餘年。本書元年詔,有:「朕未逮弱冠,而父王既崩。」之文,其誤可知,故不取。】
是為足仲彥天皇。秋九月丙戌朔,尊兩道入姬命曰皇太后。冬十月,以大伴武以為大連,大連始於此。
【冬十月以下,公卿補任、愚管抄。○按舊事紀,垂仁帝二十三年冬,以物部大新河命為大臣,尋改大臣號大連。今不取。】
十一月乙酉朔,詔諸國,貢白鳥,養之于日本武尊陵域之池。閏月四日戊午,越國貢白鳥四。皇弟蘆髮蒲見別王,有罪伏誅。 二年癸酉,春正月十一日甲子,立氣長足姬尊為皇后。二月六日戊子,行幸角鹿,造行宮而居之。是謂笥飯宮。是月,置淡路屯倉。三月十五日丁卯,天皇巡狩南國,留皇后及百寮于角鹿。卿大夫以下官人數百,從駕至紀伊,居德勒津宮。會熊襲叛,天皇親征,舟師直指穴門。是日,遣使角鹿,令皇后會于穴門。夏六月十日庚寅,天皇泊豐浦津。皇后至渟田門,有海鯽魚,多傍船而游。皇后以酒灑之,魚醉而浮。漁人得之,以為聖主之賜。自是每歲六月,魚浮如醉。秋七月五日乙卯,皇后至豐浦津。是日,皇后得如意珠於海中。九月,興宮室于穴門居之,是謂豐浦宮。
八年己卯,春正月四日壬午,進幸筑紫。崗縣主祖熊鰐來迎于周芳沙磨浦,獻魚鹽地,指導海路。自山鹿岬,轉入崗浦,而船不進。天皇責熊鰐。熊鰐謝曰:「是非臣罪。浦口有二神,曰大倉主、曰菟夫羅媛。必此神所為。」天皇使菟田伊賀彥祭之,船乃得進。皇后船自洞海至,潮涸不能進。熊鰐惶懼,乃作池沼,多聚魚鳥,使皇后觀焉。後忿稍解。既而潮至,進泊崗津。時伊覩縣主祖五十迹手來迎於穴門引島,獻八尺瓊、白銅鏡、十握劔。天皇嘉之,賜號伊蘇志。二十一日己亥,幸儺縣,居橿日宮。秋九月五日己卯,與羣臣議討熊襲。時有神憑皇后曰:「天皇何憂熊襲之不服?是膂之空國也,豈足煩兵哉?別有寶國,金銀彩色多生其地,謂之栲衾新羅國。若能祭我,以御船及穴門直踐立所獻水田為幣,則曾不血刃,其國必自服,而熊襲亦服從矣。」天皇疑焉,便登高嶽,遙望海,曠遠不見國。乃曰:「朕周望之,有海無國。何神誘朕為?且我皇祖諸天皇,盡祭神祇,豈有所遺耶?」神又憑皇后曰:「我之所見,何謂無之,以誹謗我言。汝言如此,則汝不得其國。今皇后有身,其子當得之。」天皇終不聽,討熊襲,不克而還。是歲,秦主嬴政之裔功滿王歸化。
【是歲以下,姓氏錄。〇按三代實錄,仁和三年載功滿王以帝四年歸化,獻珍寶、蠶種。據姓氏錄,獻玉帛、蠶種者,功滿王子弓月王也。附以備考。】
九年庚辰,春二月五日丁未,天皇身忽有痛。六日戊申,崩于橿日宮。
【○本書一說曰,天皇親伐熊襲,中賊矢而崩。又曰,天皇不信神誨,忽病而崩。古事記曰,天皇將討熊曾國而彈琴,健內大臣居沙庭請神命,皇后以神言白天皇。天皇不信,遂舍琴不彈。神大怒。健內大臣勸使彈之。未幾,不聞琴音。舉火而視,既崩矣。諸說紛紜,未知孰是。今以當時大勢考之,天業草創,經綸方始。則西伐三韓,時務之最所當急。而天皇之專事熊襲,不能決策遠討者,殆不可解。且任那人蘇那曷叱智之入貢,在崇神之時。新羅王子天日槍之歸化,在垂仁之時。是人人之所知。而天皇之謂有海無國者,本書所載,亦不為無疑也。又按本書注、古事記並言,崩年五十二。古事記注曰,壬戌年六月十一日,崩。然生年無定說,故今不取。】
皇后及武內宿禰秘不發喪。皇后詔中臣烏賊津、大三輪大友主、物部膽咋、大伴武以等,
【○舊事紀載物部多遲麻。】
帥百寮守宮中。密令武內宿禰奉梓宮,自海路至穴門,殯于豐浦宮。皇后傷天皇不從神教而早崩,欲謝神以得寶國。即命百寮,解罪改過,造齋宮于小山田邑。
三月壬申朔,涓吉入齋宮。親為神主,使武內宿禰奏琴,以中臣烏賊津為審神者,以千繒高繒置琴頭尾而請曰:「嚮誨天皇者何神也?」禱七日七夜,神各告以名。乃從神語祭之。尋遣鴨別討熊襲,旬日而服。荷持田村有羽白熊鷲者,人身鳥翼,強健能飛,劫盜作害。皇后欲誅之。十七日戊子,發橿日宮,至松峽宮。二十日辛卯,出軍層增岐野,擊滅之。二十五日丙申,轉至山門縣,誅土蜘蛛田油津媛。其兄夏羽帥眾來迎,聞田油津誅即亡。
四月三日甲辰,皇后至火前國松浦縣玉島河上,乃勾針作鉤,以飯為餌,裳絲為緡。登磯石,投竿,祝曰:「吾若可得寶國,河魚吞之。」果獲細鱗魚。皇后謂:「神教有驗。」決意西征。更祭神祇,置神田,作裂田溝溉之。皇后還橿日浦,解髮臨海曰:「吾奉神祇之教,賴皇祖之靈,欲躬涉滄海,以致西征。今濯髮海水。若有驗者,髮分而兩。」即投海濯之,髮果自分。皇后隨為兩髻,謂群臣曰:「興師動眾,國之大事。安危成敗,必在于斯。今有所征伐,以事委羣臣。事若不成,罪歸於群臣,是甚可傷也。吾婦女不肖,當假狀男子,以資雄略。上倚神祇,下賴羣臣,振兵甲而度險浪,整船舶以求財土。事成群臣共其功,不成吾獨有罪。」羣臣皆曰:「皇后為天下計,臣等敢不奉詔。」
九月十日己卯,令諸國繕船練甲。久之,兵眾不集。皇后謂:「此必神之意。」因建大三輪社,奉刀矛以祭。軍眾自聚,乃卜日刻期。皇后親執斧鉞,令三軍曰:「金鼓無節,旌旗錯亂,則士卒不整。貪財多欲,懷私內顧,則必為敵擒。寡而勿輕,強而無屈。奸暴勿赦,降服勿殺。勝者必賞,走者必罪。」時有神誨,曰:「和魂從玉體以護壽,荒魂為先鋒而導舟師。」皇后拜命,因以依綱吾彥男垂見為祭神主。此時皇后適當產月。乃取石插腰,祝曰:「願事竟還日,娩於茲土。」其石在伊都縣,後人傳為鎮懷石。
【後人以下,據萬葉集。○按萬葉集,鎮懷石兩顆在筑前怡土郡深江村子負原。或曰,在肥前彼杵郡。古老相傳:「皇后袖之為鎮懷。」古事記曰,所纏御裳之石,在筑紫伊斗村。釋日本紀引筑紫風土記、筑前風土記,並日,在怡土郡兒饗原。】
請和魂以鎮船,荒魂為先鋒。
十月三日辛丑,遂發和珥津。
【○古事記曰,皇后從神教,以真木灰實瓠,多作箸比羅傅,浮之海而度。】
大魚夾船,風順船迅,不勞櫓楫,直抵新羅。船激海潮,浪逮其國中。新羅王波沙寐錦,
【○本書註一本,作宇流助富利智干。】
大駭曰:「神兵不可敵。」即封圖籍,素組面縛請降。或言誅之。皇后曰:「余承神教,爰征西土,嚮下令三軍,勿殺自服。今既得國,人亦降服,而殺之不祥。」乃解其縛,釋為飼部。
【○本朝文粹載三善清行意見封事曰,本朝戎器,強弩為神。相傳,神功皇后奇巧妙思,別所製作也。唐雖有弩名,曾不如此器之勁利也。按造強弩,蓋在征韓之時乎?然本書所不載,附以備攷。】
遂入其都,封重寶府庫,收圖籍文書,以所杖矛,樹之新羅王門,以為後世之證。其矛相傳在國門云。新羅王以波珍干岐微叱已知為質,因獻金銀彩色綾羅縑絹等八十船。從是,新羅調貢以八十船為制。高麗、百濟聞新羅降,密偵吾軍勢,度不可勝,亦來降。叩頭曰:「自今以後,永稱西蕃,調貢無闕。」因命定內屯官家。
【○古事記曰,以百濟國為渡屯家。】
於是三韓悉服,祭荒魂以鎮其國。
【祭以下,古事記。】
振旅而還。
十二月,產皇子於筑紫,是為應神帝。皇后從神教,立祠穴門山田邑,祭表筒男、中筒男、底筒男神之荒魂,以踐立為祭主,葬天皇於河內長野陵。
【○延喜式曰,惠我長野西陵。】
追諡曰,仲哀天皇。
應神天皇,仲哀帝第四子也,母神功皇后。
以仲哀帝九年十二月十四日辛亥,生于筑紫蚊田。幼而聰達,玄鑒深遠,動容進止,聖表有異。初天皇在孕,皇后奉神教,征三韓。及天皇生,腕上肉起如鞆,似皇后雄裝所負者。因名譽田。
【○古事記曰,大鞆和氣命,亦名品陀和氣命。按本書注,古呼鞆曰譽田。本書註一說,太子拜笥飯大神時,大神與太子相易其名。故號大神曰去來紗別神,太子名譽田別尊。然則,太子初名去來紗別尊也。古事記亦曰,伊奢沙和氣大神,與太子易名。附以備考。】
亦稱胎中天皇。
【亦稱以下,本書繼體紀、神皇正統記。】
辛巳歲二月,皇后奉天皇帥百僚至豐浦宮,發仲哀帝喪,將奉梓宮還京。時天皇庶兄麛坂王、忍熊王舉兵,要皇師於播磨。會麛坂死,忍熊退屯住吉。皇后即使武內宿禰奉天皇,轉自南海。
【○古事記曰,皇后內懷疑懼,陽具喪船載皇子,聲言皇子既夭。】
至紀伊水門,皇后直向難波,舟回旋不進,還務古水門。卜之,適得神誨,立諸神祠祭焉。船遂得進。忍熊又退軍菟路。皇后乃會天皇于紀伊日高,入小竹宮。晝晦如夜連日。三月五日庚子,皇后遣武內宿禰、難波根子武振熊擊忍熊。忍熊敗死。十月二日甲子, 群臣尊皇后曰皇太后,臨朝攝政。大臣武內宿禰如故。
【大臣以下,公卿補任。○按舊事紀,是日以物部多遲麻為大連。】
壬午歲,十一月八日甲午,葬仲哀天皇。
癸未歲,正月三日戊子,皇太后立天皇為皇太子,都磐余。
【○本書註曰,是謂若櫻宮。按若櫻宮號,實起于履中帝。是時未得有其號。蓋太后所都,履中仍都焉,遂有此號,故追稱之也。○舊事紀曰,是日以物部五十琴為大連。】
乙酉歲,三月七日己酉,新羅遣使朝貢。微叱許智請歸國。許之。遣葛城襲津彥送之。
癸巳歲,二月八日甲子,武內宿禰奉皇太子如角鹿,拜笥飯大神。十七日癸酉,至自角鹿。皇太后設宴大殿,舉觴作歌,為皇太子壽。武內宿禰代皇太子答歌。
【○本書注引魏志云,己未歲、庚申歲、癸亥歲,與魏通使。然我史策所不載,故不取。】
丙寅歲,三月乙亥朔,遣斯摩宿禰于卓淳國,斯摩宿禰遂綏撫百濟而還。
丁卯歲,四月,百濟與新羅共朝貢。時新羅劫百濟使,易其貢物而獻之。敕責新羅使者。遣千熊長彥于新羅,問其罪。
己巳歲,三月,以荒田別、鹿我別為將軍,率百濟人久氐等,討新羅破之,遂定比自㶱、南加羅、㖨安羅、多羅、卓淳、加羅七國,屠南蠻忱彌多禮,以其地賜百濟。
庚午歲,二月,荒田別等還。五月,千熊長彥及久氐至自百濟,再增賜多沙城於百濟。辛未歲,三月,百濟又遣久氐朝貢。
壬申歲,九月十日丙子,百濟使久氐從千熊長彥來,貢七枝刀、七子鏡各一,及重寶數種。
乙亥歲,百濟王肖古卒。
丙子歲,百濟王貴須立。
壬午歲,新羅不朝,使葛城襲津彥討之。
甲申歲,百濟王貴須卒,子枕流立。
乙酉歲,百濟王枕流卒,子阿花年少,叔父辰斯篡立。
【○本書註引晉起居注云,丙戌歲,通使于晉。然我史策所不載,故不取。】
己丑歲,四月十七日丁醜,皇太后崩。十月十五日壬申,葬神功皇后。 元年庚寅,春正月丁亥朔,天皇即位,時年七十一。
【年據水鏡、愚管抄、皇代記,及本書生年。】
是為譽田天皇。都輕島,是謂明宮。
【都輕島,據舊事紀、古事記。○舊事紀作豐明宮。】
二年辛卯,春三月壬子,
【○本書曰,春三月庚戌朔壬子。今推甲子,三月庚辰朔,無壬子。四月庚戌朔,壬子三日也。干支錯謬,無所考定。】
立仲姬為皇后。 三年壬辰,冬十月三日癸酉,東蝦夷朝貢,即使蝦夷作廄坂道。十一月,所在海人擾動,不從皇命。遣大濱宿禰為海人宰,安輯之。是歲,以百濟王辰斯無禮,遣紀角、羽田矢代、蘇我石川、平羣木菟於百濟,責之。國人殺辰斯以謝,角等立阿花而歸。
五年甲午,秋八月十三日壬寅,令諸國定海人及山守部。冬十月,令伊豆作船,長十丈。試之於海,輕疾如馳。名曰枯野。
六年乙未,春二月,行幸近江。
七年丙申,高麗、百濟、任那、新羅,並來朝。使武內宿禰領諸韓人作池,因號韓人池。
【古事記作百濟池。】
八年丁酉,春三月,以百濟王阿花無禮,削忱彌多禮及峴南、支侵、谷那、東韓之地。阿花懼,使其子直支來朝謝罪。
【本書注引百濟記。】
九年戊戌,夏四月,遣武內宿禰監察筑紫。
【○按帝王編年記,十年已亥創輕市,未知何據。姑附于此。】
十一年庚子,冬十月,作劍池、輕池、鹿垣池、廄坂池。
十四年癸卯,春二月,百濟貢縫衣女。是歲,弓月君請歸化,遣葛城襲津彥于加羅迎之。
十五年甲辰,秋八月六日丁卯,百濟王阿花使阿直岐貢良馬二匹。
【○古事記曰,百濟照古王,使阿知吉師獻牝牡馬各一匹,橫刀、大鏡。】
遣荒田別、巫別於百濟,徵王仁。
十六年乙巳,春二月,百濟王使王仁率冶工卓素、吳服西素、釀酒仁番等來朝,獻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
【率冶工以下,古事記。〇古事記又曰,仁番又名須須許理。】
是歲,百濟王阿花卒。敕直支:「還國嗣位。」賜所削東韓之地。秋八月,詔遣平群木菟的戶田,率兵討新羅,遂將襲津彥及弓月人口而歸。
十九年戊申,冬十月戊戌朔,行幸吉野宮。國樔人獻醴酒,奏歌。自是,後屢貢獻。
二十年己酉,秋九月,漢主劉宏之裔阿知使主,及其子都加使主,率十七縣人口來歸。
【阿知使主,書漢主之裔,據姓氏錄。】
二十二年辛亥,春三月五日戊子,行幸難波大隅宮。夏四月,妃兄媛歸寧吉備。秋九月六日丙戌,狩淡路島,巡省吉備,行幸小豆島。十日庚寅,至葉田葦守宮,兄媛兄御友別獻食,封其子弟於吉備諸縣。
【○按姓氏錄載,帝欲定國界,車駕巡幸到播磨。蓋在是歲乎。附以備考。】
二十五年甲寅,百濟王直支卒,子久爾辛立。
二十八年丁巳,秋九月,高麗王遣使朝貢。表文無禮。詰責使者,壞其表。
三十一年庚申,秋八月,詔曰:「官船枯野,伊豆國所貢也,朽不堪用。然久為官用,其功不可忘。何以得其名不泯而傳後世?」羣卿奉詔,令有司毀船為薪,以煮鹽五百籠,頒賜諸國。因命作船,諸國獻船五百艘,湊於武庫水門。會新羅調使泊武庫,失火延燒所湊之船。讓責其使。新羅王懼,貢良匠。
三十七年丙寅,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于吳,求縫工女。
【○按是時吳亡入晉,蓋沿稱舊號。下仿此。】
三十九年戊辰,百濟王直支使其妹新齊都媛入侍。
【○按本書二十五年,直支卒。子久爾辛立。據東國通鑒,是歲百濟比流王五年,此云直支者,疑有誤。】
四十年己巳,春正月二十四日甲子,立菟道稚郎子為皇太子,命大鷦鷯皇子輔之。使大山守皇子掌山川林野。
【○舊事紀曰,以物部印葉為大連。】
四十一年庚午,春二月十五日戊申,天皇崩于明宮。
【○本書註一說云,大隅宮。】
年一百十一。
【本書作一百一十歲,與立為皇太子下註:「時年三歲。」之文合。然本書明言帝以仲哀帝九年庚辰生。則至庚午,實百十一歲也。故從水鏡、皇年代略記、帝王編年記。〇古事記曰,年壹佰參拾歲,甲午年九月九日,崩。】
是月,阿知使主等率工女兄媛、弟媛、吳織、穴織至自吳,葬河內惠我藻伏山岡陵。
【本書葬闕,今據古事記、延喜式、皇年代略記。】
追諡曰,應神天皇。元明帝和銅五年,祀天皇於豐前宇佐郡,號曰八幡大神宮。
【宇佐託宣集。】
清和帝創山城男山石清水社,歲時奉祭焉。
【石清水八幡緣起,神皇正統記。】
大日本史 卷之第三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