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史略 高倉天皇紀

高倉天皇

第八十世、高倉天皇

 高倉天皇,諱憲仁。後白河帝第三子。
 母平氏,諱滋子,號建春門院,兵部大輔時信之女。時信,贈左大臣。】其姊時子,乃清盛之室也。
 帝年八歲,即位。內大臣忠雅,為太政大臣。

 嘉應元年,正月朔,以太神宮災,元會徹樂。遣權中那言平時忠,於伊勢奉宸筆、祝文於太神宮。○嘉應,『漢書』王褒傳云:「天下殷富,數有嘉應。」
 上皇祝髮,曰法皇。
 十二月,延曆寺僧徒,奉日吉神輿,鼓譟入宮城。安神輿於建禮門壇上,訴權中納言成親。法皇慰諭。僧徒不奉詔。乃流成親於備中。僧徒還山。既以奏成親罪狀不實,流權中納言平時忠于出雲,召還成親。【當時過敬日吉之神,不罰僧徒為暴,故受其制,每每如是。】
 二年,延曆寺僧徒,又訴奪成親官,召還平時忠。
 源為朝伏誅。初為朝被斷手筋,而在大嶋,療疵五十餘日,漸癒。臂力不減。居數歲,復起侵掠諸島。伊豆守狩野茂光奏朝討之。舳艫相銜而來。為朝以巨簇箭射居首者,透底而出,舩即沉沒。眾畏縮不進,為朝一笑而去。歸舍自殺。或傳,實不知其所終,琉球舜天王,蓋其子也。
 法皇幸攝津福原淨海別業。後屢幸之。【後淨海築經島於福原淪田泊。】

 
承安元年,上年十一,元服。以清盛女德子,為女御。年十五。○承安,『尚書』云:「王命我來,承安汝文德之祖。正義,承文王之意,安定此民也。」
 二年,二月女御德子,冊為中宮。先是,清盛祝髮,法名淨海。【世稱入道相國,或呼太政入道。】既辭太政大臣,而益恣朝權。其族任高官者,六十餘人。受領三十餘國,驕僭侈傲。乃使童三百人,禿綠髮,著紅袴,分行城市,以監謗者。告則殺之。曰:「吾能弭謗矣。」【淨海二邸,一在六波羅,一在西八條。嘗寵舞姬祇王。後有名娼佛媛者,自來西八條請舞。淨海怒曰:「祇王在,汝為何者?」佛請不遂己。遂觀之,美色絕倫。乃逐祇王。祇王泣留和歌一首而去。淨海在群臣子弟面前,手抱佛媛,而入後閤。佛愧謝曰:「妾欲售者,舞也。非願侍枕席。召還祇王,使妾歸家,幸甚。」弗聽。後又召祇王,為佛媛舞。祇王慙憤欲辭。母登自曰:「違命則罪及母。」祇王乃入西邸,唱歌起舞,詞曰:「佛本是凡夫,凡夫終作佛。」佛媛感嘆。後潛出邸,與祇王供削髮為尼。結茅于崖峨,今祇王寺是也。】大納言平時忠,每語人曰:「眾庶億兆,不可勝計。然非平氏之族者,人非人。」時忠者,帝母之兄,亦執政柄。時人稱曰:「平關白。」○非平氏之族者非人。
 八月,有蚊集閑院南殿,丈餘。
 九月,閑院南殿櫻華。
 是歲,宋明洲刺史上書獻物,稱謂無禮。大外記清原賴業奏曰:「宜卻。」法皇弗聽。【栗山愿曰,華夷何常有之。聊嘗論之:「夫地者天根之凝聚于忠也。天乃地氣之游環乎于外也。天地之間,何徃而不中,又何徃而不天下。」故彼此皆自稱曰中國,蓋隊外國之通稱,固非言此土在堪輿之正中也。至其或為神州,或為神國。且海內為天下,而外為夷、為蕃,則雖俱非九九總域之通言,亦各國自稱,彼此無相害。是以淡海公奉敕撰職員,掌遠人謂之玄蕃。萬多親王區別姓氏,秦漢之裔收之諸蕃。源親房曰:「彼以我為東夷,由我以彼為西蕃。」昔隋主獻書曰:「皇帝恭問和皇。」廷臣猶疑其無禮,況以一州刺史,上書失儀乎,當從賴業之議。而納信報答,非所以示國體於遐邇也。】
 權大納言成親、北面師光寵於法皇。師光祝髮,改名西光。
 三年,十一月,興福寺僧覺興,燒多武峰堂舍。流之于播磨。既而其黨奉春日神輿,將入京訴:「召還覺興,流延曆寺座主。」又請沒七大寺采邑。首事者下獄。
 四年,源牛若潛出鞍馬寺,赴陸奧,主秀衡家,自元服,稱九郎義經。時歲十六。○牛若丸九郎義經。

 
安元元年,世傳:「今茲,重盛贈金於宋育王山。以修身後冥福。」○安元,『漢書』云:「除民害安元。」

 
治承元年,平重盛,作內大臣,左大將如故。非攝關清華世家,而大臣兼大將,古未有其例。世益驚淨海恣橫。○治承,『河圖挺作輔』云:「治,武明、文德。治承天精。」
 ,以西光讒,流延曆寺座主明雲。【座主,山僧上首。】僧徒奪諸路,事寢不問。
 成親怙恩,望為近衛大將。淨海授之子宗盛。成親初以妹妻重盛,以女嫁惟盛,【重盛嫡子。】然常嫉平氏驕僭。至是,遂大忿懣,與藏人行綱,檢非違使判官平康賴、西光等,討淨海。數會議法勝寺執行俊寬鹿谷山莊。【遺跡在鹿谷山,俗稱談合谷。○成親謀討逆。一日,置酒,瓶子倒于座。皆祝曰:「平氏斃!」法皇亦將臨之,或諫而止。
 既行綱背盟,告諸淨海。淨海大怒,乃捕西光,足蹈其面辱之。西光罵不絕口。遂命斬之。而流成親於備前,竄其子右少將成經及康賴、俊寬於鬼界嶋。將幽法皇於鳥羽。重盛哭泣諫諍。因命武士曰:「嚴父弗聽,先斬吾首。」事遂止。
 秋七月,淨海殺成親。
 二年春,中宮有身不豫,淨海憂之。祈神禱佛,悉赦流仁還京。唯俊寬以憎深不赦。【俊寬獨留赤鬼界島,深羨成經、康賴還京,跌足而啼,世傳愍之。○松苗曰,當時南都北嶺僧徒,每行暴虐,而遭罪者甚少。是僧會與討逆之謀,遠竄無人之島,憂愁遂死,寔為可愍也。○俊寬跌足啼。
 四月,中宮生皇子。淨海喜甚。法皇幸六波羅。關白以下百官行賀。
 十二月,立為東宮。重盛傳之。
 源賴政,敘從三位。賴政望三位久矣。是歲,詠和歌自嘆。其詞訴身無可攀之方,樹下拾稚子以度世之意。淨海憐之,奏敘三位。稚子四位。國言相同也。【賴政女為宮女,稱讚岐。涉經史。嘗曰:「少已失恃。每值誕日,便憶母氏劬勞,則不堪水漿入口。而世人都以生辰相賀,吾所不曉。」○賴政孝女。
 三年,高雄寺僧文覺,詣上皇宮,高誦募疏且妄言。坐大不敬,遠竄伊豆。【文覺,初名盛遠,姓遠藤。嘗欲殺源渡,姦其妻袈裟。袈裟代夫死之。盛遠因謝,渡為僧。○流惡僧文覺。○貞女袈裟。
 正二位前大臣平重盛,薨。重盛常憂父淨海驕暴,每事諫諍。今茲詣熊野,禱神曰:「願止我父暴行,不則我速死。」還京遂病而薨。年四十三。朝野嘆息。【重盛第二子曰資盛,嘗途遇攝政基房失禮,從者詰問。淨海聞怒,後遣人伺基房朝,要之于路,被車斷隨身髻。重盛大驚,逐資盛于伊勢,禁錮其身。○重盛嘗詣皇后宮,典侍迎接。偶有巨虵出座。重盛獨見之,慮驚惶女侍以及后,便以左右手,壓其首尾,袖揜之。徐捕而出呼人。仲綱應來,乃受而去。宮內終無知者。明日,重盛遣仲綱,馬賞其鎮靜。仲綱答書曰:「拜賜謹謝。」抑明公昨日事,何似還城樂哉。還城樂舞容,作捕虵勢。○小松公薨,平氏亡。
 淨海積怨法皇,於是起兵福原,犯京。法皇憂懼,以不復與政事。淨海不釋,因罷關白基房,奪太政大臣師長、權大納言源資賢以下親近法皇者,三十九人官職。遂貶基房為太宰權帥,流師長於尾張,幽法皇於鳥羽。以重盛既薨,無復諫者也。師長嘗嘆曰:「頃來妓舞中,有白拍子者。其曲用商音,其舞數數仰首,作愁訴狀。殆是亡國之樂也,世何翫之甚!」【世傳白拍子,自仁中起,初倡者烏帽佩刀,作丈夫裝。後以其態不艷,不用帽、刀,著水衣舞。○亡國之樂行。】
 基房嘗取秦兼國,補府官闕。番長下毛敦景毀兼國。公問其故。敦景曰:「兼國家貧,躬自穿井於後圃。」公曰:「如是,適足以信無他可毀也。」遂用之。○松公識鑑。
 鴨河五條畔,有棄兒。手足各四。
 四年,內侍所鈴,無故而墬。
 二月,天皇傳位於皇太子,為太上天皇。
 在位十二年,改元者四。曰嘉應、二年。承安、四年。安元、二年。治承。四年。

 淨海崇信嚴嶋神。帝已讓位,欲幸嚴嶋,得其歡心,而法皇免難。諭旨淨海。淨海大樂,幸將有日。園城寺僧徒聞之,與延曆、興福二寺僧徒議曰:「故事讓位之後,先幸石清水、加茂,或熊野、日吉。今幸嚴嶋何也?」欲入京,挾兩皇去。京師騷擾。淨海遣使諭之。其夜,幸西八條第。過鳥羽殿,覲法皇,憤其幽閉,相共悲泣,遂幸嚴嶋。【按,當時風習過崇釋教,不禁僧徒之暴,故每受制。淨海雖強,猶且諭之。噫!南都北嶺,僧千萬人。恣其暴虐,和漢古今未有之奇禍哉!】
 帝賢明仁孝,慍不形色。建春后喪,哀不能勝,殆廢寢膳。當除服,侍臣泰通進吉服。帝不忍,涕淚淋漓。群臣感泣,無能仰視者。○帝至孝。受學清原賴業,【世稱鴻儒。】才藻英發。年甫十歲,宮有楓樹,【本邦不產楓,此謂蛙手。】帝特愛之,使信成監護。一日,仕丁折枝暖酒。信成驚懼,且奏其狀。帝從容誦唐詩曰:「林間暖酒燒紅葉,仕丁風流可賞哉。」帝寬惠為政,又善詩妙笛。自淨海跋扈,皇威不振,上常憂之。及法皇被幽,憤惋成病,遂崩于池殿。年二十二。【安德帝養和元年正月,池殿在六波羅。】朝野悲哀,莫不嘆惜。葬清閑寺。法皇嘆曰:「使帝久在大位,則延喜、天曆之治,可以復見。非特朕之不幸,國家哀弊,百姓何賴。」

 皇太子立,是為安德天皇。


 贊曰:漢唐人主,皆以孝稱謚。蓋以天之經,地之義,莫大於孝。而孝子善述人之志也。帝之仁孝,稟於天性,故無聲色狗馬之娛,而唯欲得法皇之歡心以為樂。然遭時屯難,強臣制命。法皇居危懼幽辱之地,而帝不堪其憂。淨海欲握外祖之權,而帝亦厭其兇暴。權以濟事,巽以成志。紓有純孝如此者乎。遜位未幾,竟以憂崩。雖政教未洽乎四海,而萬姓哀慟,如喪考妣,莫非仁孝之效也。儻以上謚之例議之,可不以孝稱之哉!

【久遠の絆】 【六條天皇】 【安德天皇】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