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史略 白河天皇紀

白河天皇

第七十二世、白河天皇

 白河天皇,諱貞仁。先帝長子。母贈皇后,諱茂子,中納言公成女也。
 帝年二十即位,奉先帝訓,聽政。大臣不能專權。
 帝即位初,宮中火,帝倉卒出南殿。從官未至,有人走入,徑赴火所,急移御寶。又赴衛陳,引出輦車,𨌅於階前。帝乃見其有幹,未知為誰,問其名。便應曰:「左少辨正家。」帝曰:「若是辨官,宜備近側。」正家素與大江匡房並稱,而江以侍東宮,朝夕風議,帝未聞有正家,乃造次具官上謁。當時稱其機警。

 承保元年,大納言源隆國,致仕。年七十一。閑居菟道。使來訪者,談古今事,錄為一書,以傳于世。【『今昔物語』是也。】三子皆顯。【隆國,永成時,寵遇用事。先帝在東宮,於事側目。即位初,有欲泄怒其子之意。其伯隆俊為中納言,在省中。帝密自清鎖窺見,姿儀尤美,就列儼然,正笏坐,未嘗顧眄。日後稍試其狀,恪勤奉公,加有才幹,謂卿相之器也。後又察其仲隆綱時為參議,值朝議有射狐事。隆綱執書判云:「雖有飲羽之號,未見首丘之實。」帝視其文才,擢之左右。延九二年,宮中俄火,帝駕將出避。諸雜人乘災闌入殿陞,中外喧擾,乘輿不得前。季子乘輿俊明時為羽霖,。速入乃自把弓,驅逐令退。待衛乘輿。事寧後,帝大賞曰:「徵俊明。朕幾被辱。」於是宿怒悉霽,皆用為近臣,眷遇無比。○承保,『尚書』云:「承保乃文祖受命民。」
 前關白賴通,薨。年八十三。其姊上東后,尋崩。年八十七。
 二年,關白教道,薨。年八十。左大臣師實,為關白。
 左京大夫源俊賴,奉敕撰『金葉和歌集』。【俊賴與左衛門佐基俊,並是和歌名家,恒心相競。基俊短俊賴以無學,俊賴聞之曰:「文時、朝綱無秀歌,躬恒、貫之無佳詩。何必才學?」○朝綱姓大江,以學術稱。】
 三年,帝幸西河,詩歌管絃三舟。陪遊諸臣,各隨能分載。權中納言源經信獨未至。上頗不悅。比乃至,皆已泛中流。經信跪汀,招呼舟人曰:「三舟不敢擇,乞因便迴棹見載。」人歎其兼達。【經信乘管絃舟,兼獻詩歌。一云,圓融帝時,公任乘三舟,事同此。】

 承曆元年,右大臣源師房,病痘薨。年七十。師房繼父親王之業,學兼和漢。上甚悼惜。及危急,有任太政大臣之詔。○承曆,『維城典訓』云:「聖人者以懿德永承曆,崇高則天,博厚儀地。」
 二年,內殿闘和歌。帝素好詩歌,通俊、顯季、俊賴,以和歌稱。實政、敦光,著名詩文。大江匡房,詩歌並工。
 四年,內大臣信長,為太政大臣。其兄大納言俊家,為右大臣。能信之子能長,為內大臣。此時,關白師實雖為左大臣,位居太政大臣信長之上。【師實,從一位。信長,正二位。】
 新羅國使來,曰:「國王后有病。聞天朝有良醫丹波雅忠,【典藥頭忠明之子。】願得遠假以託診治。」下公卿議其遣不,眾議未決,源經信後至,云:「不可遣。」議乃定,謝其使。【公卿報書,以禮辭多闕輟不奏之旨,令大江匡房作文。有言:「雙鯉難達鳳池之波,扁鵲豈入雞林之雲。」】

 永保元年,興福寺僧徒,火多武峰。寺塔悉焚滅。○永保『尚書』云:「欽崇天道,永保天命。」又云:「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人。」
 延曆寺僧與三井寺僧,有事爭戰,遂火三井寺。
 二年,右大臣俊家,內大臣能長,同薨。大納言源俊房,為右大臣。師房之子,道長外孫。
 前鎮守府將軍源賴義,卒。年八十八。賴義,左馬助賴信之子。性沉勇果斷,有將帥之器。少時從于父,討平忠常有功,阪東將士多屬焉。永承中,征安倍賴時及子貞任,攻戰九年,陸奧平定。【圖贊曰:「九年,探賊窟穴,百里喋朱殷血,威烈奮於轟雷,剪滅六郡巨魁。」】
 三年,關白師實,辭左大臣,源俊房任之。其弟顯房,為右大臣。師實之子師道,為內大臣。
 建法勝寺,成。帝問僧永觀曰:「功德幾何?」觀默頃乃對曰:「計當非罪耳。」帝悵然。後秦賢問觀曰:「宇治公建平等院,不知功力許多?」觀曰:「是惡鬼道業耳。」【松苗曰,梁主蕭衍建寺二千八百四十六所,所謂餓鬼道業耳。而竺達摩對以無功德,可謂遜諛言耳。】
 是歲,仁和寺大法主敘二品親王,諱性信。三條帝第四子也。【帝子薙染而敘品,昉於此。故書後不盡書。】

 應德元年,中宮,崩。帝甚哀惜,始怠政事。
 二年,京師民,每街建小祠,榜曰:「福德神。」或曰:「長福神。」貴賤競集置酒。敕檢非違使毀之。
 是歲,宋神宗,殂。子煦,立,是為哲宗。
 三年,上傳位於皇太子,為太上天皇。
 上初即位,【延久四年十二月。】不改號,猶稱延久。三年,始改元稱保承。【三年。】後改元者三。曰承曆、【四年。】永保、【三年。】應德。【三年。】在位凡十四年。

 上,器度弘大,嚴而溫雅,信賞必罰,剛段果決,政出宸衷,相門斂手,頗有後三條帝之風。而愛憎任意,任官授職,不遵舊典。初鳥羽帝之未生也,堀川帝有病,人皆屬望輔仁親王。上聞之曰:「朕雖出家,未嘗受戒制法名。帝若有不諱,朕再踐祚。」既而鳥羽帝生,其志遂止。及堀川帝崩,乃立鳥羽帝。而機務一出於院中。至崇德帝即位,四十餘年,行賞黜陟,莫不與聞,凡以院宣。【上皇敕命,謂之院宣。】號令天下,置別當北面,昉於此。【以公卿為別當執事年預次之。又有判官代、主典代、廳官等北面有上下,武官也。】嘗曰:「天下無不用朕命者。惟不如意者,鴨河水、雙陸采、山法師而已。」
 善射好詩,過信佛法。自書金字大藏經,受法華經玄義文句止觀等,於僧某某等。屢幸法勝寺,使千僧讀經。其慶金字大藏經,數遭與雨停之。帝怒,以為雨有罪,乃盛雨於器而下獄。時人謂之:「囚雨。」凡上終世,四幸高野,八幸熊野,所慶畫佛五千四百七十餘幅。丈六佛像一百二十七軀。等身佛像三千一百五十軀。三尺以下佛像,二千九百三十餘軀。七寶塔二十一基。小塔四十四萬六千六百三十餘基。嚴禁天下殺生,放鷹隼鸕鶿諸隆鳥,【或曰,鳥獸蟲互相殺生,蓋非制限。】燒魚網八千八百餘張。停式條所載諸國貢魚。雖殿上臺盤,殆如六齋日。釋奠亦用素饌,惟神廚僅存舊式。【松苗曰,國亂則殺傷人命,不可勝計。其慘勝屠宰鳥獸萬萬。是故人君明明德於天下,人義之澤,遍及海之內外,則億兆臣民,沐浴昇平之化。帝力在我,勝佛菩薩遠矣。若夫日舉之饌,味兼飛走,何足稱罪。在昔僧道昌,對淳和上皇曰:「庖宰之罪,帝王最甚。」余聞:「釋教廣大。」然其所視,多在微小耳。】
 屢事營造,國用凋喪。國司遷替,頗乖舊典。定任者三十餘國,至有父子三四人,同時並任。雖十餘歲者,亦得任焉。時尚奢靡,如賤女子,錦繡其衣。上甚好色,幾亂禮經。後世以為,保元之亂,實兆於此。【上至崇德帝大治四年而崩,壽七十七。葬香隆寺乾原。】
 上嘗夢顯賴引手進行,故寵遇特重,而為郎時,奏進除目。上云:「外史諸遠,未勘攝州之公文。」者,顯賴何由錄進。上自勵政事如此。【顯賴父子官中納言。】
 參議為隆嘗於上前讀諸奏事。其日題目殊多,上始有倦色。為隆欲畢聞,佯為不悟,猶讀數事。既餘五六,上不堪,將起。為隆猶為不見,取一疏云:「伊勢祭主臣玄言,申請天裁。」高讀一發。上為宗廟事,故復坐,遂得盡也。
 帝性豪邁,事好勇壯。當著盛服,尚侍或從側整正衣冠,便叱使退曰:「不須學紈袴子態。」又常設百燈於法勝寺,每幸令一人主一燈,向暝齊手點發,以為盛觀。或不得其意,前後點之,怒令更作。又嘗欲聞天喜中征奧之事,則明者:「徃日從賴義,親歷攻戰,時老尚存。」帝召令言其事,則明曰:「爾時臣等從將已發鎮府,朔雪初下,軍容肅然,便欲云云。」帝止之曰:「事體悲壯,餘已可想,不須詳聞。」乃賜衣襲罷。
 上遜位之翌月,皇太子及位於大極殿,是為堀河天皇。

【久遠の絆】 【後三條帝】 【堀河天皇】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