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真政傳紀 敕撰 / 大物主櫛甕玉命・大直根子命 漢譯 / 和仁估安聰

秀真政傳紀御機織留梭十五:神敕挍清穢禁食萬物初生紋

惟時天快情   地靜謐則欲為潔   故天照大神   行幸於再見浦親
浴潮以御禊   其時供奉之王子   熊埜楠日命   未解其主意是故
惶而白天言   父尊以常鎮御座   於天上未穢   若行幸之時乃乘
於八英輦而   奚有玉軆所污哉   
如斯以潮滌   其謂者奈歟爾時
天日尊敕宣   汝額直及眾臣等   應諦聽詔之   夫萬物莫不各理
朕身不有垢   稟生命於天神緒   故心根莫穢   雖然惟保秢萬壽
為治國民故   假見不淨則眼垢   聞不淨耳垢   嗅不淨則鼻巳垢
為教法口垢   依攝政事自身垢   
為諭愚意垢   為離此六端垢故
浴潮以琢躬   臟腑枝葉精則根   歸唯一神軆   若有餮禽獸肉則
血肉同污穢   因血肉穢自毛枯   是四化肉則   氳克氤衰故食之
人肉癄血滯   故毛枯之人必殀   仍名計峨戾   譬如濁水有乾盡
血肉濁乾盡   故飻獸肉則殀枯   
食精淨菜則   血肉潔以獲永壽
猶瀛潮無盡   於身血肉永潤養   古天神產民   今朕思民猶子故
觀壽則歡喜   雖獨聞殀則歎哭   者萬民慥聞   常觀其生理可食
為令知殀壽   故說以萬物初生   大古天地開   時有最初一元氣
動而分陰陽   陽輕昇外為天軆   
陰重凝中而   為地球天氣名空
空動化為風   風變火倚物顯形   物盡歸元空   大陽勢宗為日輪
大陰源為月   地陰埿分為水土   水湛成瀛潮   土強勢秀成山岳
柔土成平地   空氣受於土中則   污土凝化石   清土化則為環玔
空氣受徹於   涌水山土則化釲   
空勝為錫鉛   清土勝則為黃金
清水勝為銀   埿土煮勝則為銅   濁水勝為鐵   夫荻茂山有金精
桐茂有銀精   檜茂有金銅之精   栗茂有鐵精   凡產釲處生赤水
察校須鑿之   以蹈鞴碎椑鍊則   別五色金矣   空天水氣受土則
化昇生草木   食不食者在藥紋   
其空勝補壽   水勝冷軆其土勝
者血滯殀枯   天性故花實葉色   皆隨天時節   是三化故有可食
二化四化者   不食矣石玉二化   故無盡永全   釲三化故煉顯軆
翻煉變其色   草木受水邪氣則   群化而生蟲   三化者未聲此虫
含風則有聲   空氣勝則生羽飛   
土中虫同是   以空風火水四氣
群化生禽鳥   其空勝翼強能飛   風勝能發聲   其火勝則能游水
水勝其羽柔   以火風土水四氣   群化生禽獸   無空故血群毛矮
其風水偏物   以三璽名之曰狐   狸兔鼠等也   亦火土氣群偏物
以貳璽名之   曰馬牛豬鹿狗猿   
四璽同是也   月輪降天水生露
露滴河流水   水受空陽則化雲   昇千步之天   地氣常起昇其形
如穰栗如藺   是名十八娍踐杖   其高凡八町   雲重央降則化雨
雲相娍杖則   感同氣故復元水   雨受寒風則   化雪霰或霜冰皆
受陽歸元水   瀛水受月靈胤化   
為鹵潮永湛   以鹵潮燒為鹽是
大陰顯潔器   故人常食潔齡以   脫身之穢矣   水中土含火氣則
化生貝甲類   水受空火則生魚   清有鱗粗潤   濁氣勝無鱗有滯
火勝有臭穢   空勝則鰭化翼兮   大古保食神   初生葦原中國而
禱精食於天   天以日月精靈種   
降之於頭上   時保食神以植之
種受日精靈   生是以梗稻定   潤田之菩植   種受月靈胤生
是以菘薩菜   定圃畠之蒔種兮   古國常立尊   元日祭天祖神供
神饌木實哉   中元祀地祇同是   古保食神者   則國狹槌尊次男
其八世裔孫   今荷田命正統兮   
其保食神初   植苗至八月一日
初成稻穗以   盡上之於其公兮   君豐國主尊   即以稻穗為神饌
祭天中節神   以赤白黃檰和幣   是名穗積禝   后臼杵破稞為精
而元日祭神   神饌以粹飯菜汁   大濡瓊尊世   每月祭朔望同前
至面足尊梢   潤田乾稻化粗菩   
至朕世欲求   梗稻故使月讀尊
請於保食神   月讀尊受敕而降   已徃於其處   告命於保食神則
諾之令敕使   安座於蘓屋而后   迴首嚮處則   從污桶口出精炊
亦響圃則使   擔桶納糞提行掛   於薩摘菘納   其桶提還為菜汁
悉備貯百机   以饗之時月讀尊   
忿然作色曰   穢矣鄙矣寧當以
唾吐污穢物   敢養我乎迺拔劍   擊殺之而后   復命具言其事時
天照太神怒   甚之曰汝是惡神   不須相見乃   隔離一日政事役
故夜來昇宮   是後復使天熊人   徃看之是時   保食神實已死矣
其子荷田命   獻靈稻種天熊人   
取持歸奉之   所以定天邑君即
以其道種始   植於天長田其秋   垂穗八握榮   世豐饒朕甚快也
又口裏含蠒   以獲抽絲自此始   有養蠶之道   古以麻檰杅製服
今滿衣食故   以荷田命為永世   耕業之守宰   而憶令民獲長壽
各能須得心   人常食物以稻菜   
甚祥亦鱗魚   亞是也若飡禽則
受勝陽以溫   故人皆當思補軆   是太錯也殆   求殀也所以者何
譬如於灯倍   燈心則油減早也   食勝陽物則   邪火過以減命膏
錯飻三璽獸   則血肉凝憔肥故   人思實肥膏   是減命膏故毛枯
雖暫活必殀   欲洒其憔毛枯則   
入忌廈飤菔   迄貳月半漸解憔
況飻貳璽獸   於之人乎雖未死   其臰如朽屍   故名活朽穢老枯
斯人與神明   中斷絕而猶無慮   欲除其朽穢   則入忌斥迄三歲
以白髭藻及   菔大而薑少飤之   以可洒朽臰   而漸歸元人軆兮
前日諏訪神   奏曰我在科之國   
別寒嚴魚微   民涸飢枯者不些
故以禽準魚   以三璽獸擬鳥而   欲脫涸飢也   因請之故改定制
則有四拾魚   合人物飤之三日   食菘消餘火   居水鳥計食之而
后至三七日   食菘菔漸消邪火   是則冬寒限   但暖國人三化限
堅禁斷飻獸   如是觸定於天下   
若錯食肉則   雖不恪死命其人
因肉燋毛枯   巡血穢以縒神緒   魂緒縒人死   心意不歸元神宮
迷街苦魂魄   遂相索同氣生獸   禽獸四化故   無日精月靈則污
梗稻菘菔則   以日精月靈化生   故感人心也   人則五元參生容
受日月精靈   以為心意故隨性   
素直則死時   天與相感同氣故
神明歸元宮   觀是理須求常食   止肉食為令   不隋生於禽獸故
朕常食蓬菜   未曾有旨味而苦   甚邃也世人   以東菜云苦比之
則百倍苦也   如是苦食而保壽   處永世所以   為治萬民豐饒也
朕視秢南樹   千枝盡折既四度   
植繼之今稔   貳拾四萬歲未老
猶容荰若盛   以後雖經百萬歲   考知未壽盡   然汝楠日命當聞
菊桐姬有語   今在西海外國是   古國常立尊   於百億萬歲間盡
巡地球八回   彼地玄圃積國則   元本當珂故   各赤縣神洲以使
一子治其國   豐國主神生民子   
爾來歷世既   三百億萬歲而后
天成道將盡   是時承淵臺主女   渡海於瀛洲   徃白山根國而后
事玉杵尊侍   為猶父與女以孝   遂東王感之   為菊桐姬之娣以
俱於仙臺宮   授與以神仙祕法   則承淵臺女   太悅歸本邦而后
嫁於崑崙王   而情睦遂生一子   
名玄圃積王   循國后西王之母
來朝而嘆曰   我崑崙山本國者   雖教天成道   人愚昧而嗜肉味
過半隨穢食   故萬民日夜殀枯   亡百貳百歲   未保平均壽千歲
稀有萬歲神   雖王母歎而禁之   日食肉不止   邊在支那王者而
撰如蓬壽食   聞此愁語耳垢仍   
沐滌行御禊   是則為防怪風也
觀壽歡天道   亦聞殀哭地理也   朕神明濟天   為授永壽於民故
教以天成道   壽即我一身之寶   諺試勿飡毒   雖今為萬人主君
無代命一人   雖樂味不惜死命   末期來將死   則有心苦身惱故
神緒縒不解   故魂魄迷不歸天   
能飽壽秢老   天命期至自枯則
無苦然樂也   者佇養性則樂種   惟菊花需期   枯故枯花香芬芳
人身亦如是   常食清粮潔菜以   存壽萬歲而   命枯則屍香芬芳
猶菊花之香   故納其屍於宮以   成神之正軆   食污肉則其屍臭
是當神緒縒   為滌緒祀則解縒   
當惶之梗則   日種菜則月種兮
菊則以日精   化生故在清香矣   人之兩眼則   配日月故食菊則
為眼玉清明   菊與日月感同氣   以天成道則   人與神明感同氣
故朕長愛菊是矣

         
         
         
         
         
         
         
         
         
         
         
         
         
         
         
         
         
         
         
         
         
         
         
         
         
         
         
         
         
         
         
         
         
         
         
         
         
         
         
         
         
         
         
         
         
         
         
         
         
         
         
         
         
         
         
         
         
         
         
         
         
         
         
         
         
         
         
         
         
         
         
         
         
         
         
         
         
         
         
         
         
         
         
         
         
         
         
         
         
         
         
         
         
         
         
         
         
         
         
         
         
         


[久遠の絆] [御織十四] [御織十六]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