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十四 將軍家族一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源 光圀 修
男 權中納言 從三位 綱條 校
玄孫 權中納言 從三位 治保 重校
源範賴
源義經 付:伊勢義盛、佐藤繼信、佐藤忠信
源範賴,稱蒲冠者。
【○玉海、東鑑。○按尊卑分脈,範賴母遠江池田驛妓,生範賴於蒲生御廚,因稱蒲生冠者。然本書皆書蒲殿,無書蒲生者,蓋省語也。然他書無所考。】
左馬頭義朝第六子也。
【尊卑分脈。】
幼而為藤原範季所養,及兄賴朝起兵,往而歸焉。治承五年,援小山朝政,擊志田義廣於下野。
【東鑑。】
壽永二年,源義仲反。明年正月,賴朝使範賴、義經將兵六萬以討之。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範賴帥三萬五千,由海道進擊。義仲使今井兼平撤勢多橋拒守。範賴使稻毛重成、榛谷重朝等濟供御瀨,大戰國分寺前,斬敵將山本義弘,
【○本書作方等義弘。東鑑為山本義經子,今從之。按東鑑,或作三郎先生義廣。然義廣之死在是歲五月,故今定為山本義弘。】
兼平敗走。
【源平盛衰記。】
範賴進入京師,義經破宇治,兩軍合勢攻殺義仲於粟津。
【○參取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二月,將兵五萬六千餘,赴一谷,取路播磨,進陣昆陽野。
【源平盛衰記。○兵數據東鑑。】
與義經約期以七日。五日,義經襲平資盛三草營破之。七日,範賴向城東門生田森,河原高直與弟盛直踰柵戰死,諸將繼進接戰。義經別使土肥實平向西門,自率精銳,從鵯越進,放火燒之。城中潰亂,範賴等自東西門夾擊。平氏不能支,奉養和帝泛海。日中城陷,敵眾逃散,範賴追之。義經、實平合兵擊之海濱,越其將越前守平通盛、薩摩守平忠度,備中守平師盛,武藏守平知章,皇后宮亮平經正、若狹守平經俊、散位平業盛、散位平敦盛、越中前司平盛俊等首級一千餘,虜左近衛中將平重衡。
【○東鑑載教經誤。說見教經傳。】
溺海被創者,不可勝計。振旅而還。
【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六月,敘從五位下,
【尊卑分脈。】
任參河守。
【東鑑、源平盛衰記。】
賴朝置酒慰勞。八月,賴朝再命範賴討平氏於西海,設宴餞焉。賜以所愛馬并甲一領,從軍將士亦各賜馬,及發,賴朝觀其軍容于稻瀨川上。範賴先入京師,賜追討官符。
【東鑑。】
九月,帥足利義兼、北條義時等兵三萬餘,至播磨室津。
【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為十萬餘。按本書及盛衰記並云,範賴不以進討為意,召室高砂娼妓,宴樂度日,廢官物,擾人民,逗留以至十二月者,誤。】
十月,至安藝,賞將士功。
【○源平盛衰記。是月,範賴經備前、備中、安藝、周防至長門,將攻引島。然以不知門司赤間地勢,使諸方惟能為先鋒,遣使者言情。惟能乃以船五百餘艘來迎,範賴遂往豐後。今據本書,範賴之往豐後,實在明年正月,故不取。】
時範賴軍中糧食乏絕,戰艦不給,士卒思東歸。範賴患之。十一月,遣使鎌倉告狀,賴朝報書曰:「筑紫州郡何患不附。卿宜安緝綏撫,和協眾心,靜以鎮物,勿左右耳語以生猜疑。使筑紫兵當敵鋒,坂東兵為之羽翼。敵勢雖弱,勿輕易之。先帝太后及二位尼勿敢侵陵,謹護送之。令二位尼知我心。則奉帝而來,亦未可知也。夫帝王之尊,誰得干犯。嚮者義仲刃二皇子,以取滅亡。平氏殺高倉宮,亦隨敗亡。須以此意懇諭將士。宗盛素怯而畏死,當生致之。兵多路遠,糧食乏絕,理或然矣。比至二月,當運糧船以給之。」十二月,佐佐木盛綱擊平行盛於備前兒島,敗之。時平宗盛擴據屋島,遣兵徇西海州郡。平知盛軍長門引島。
文治元年正月,範賴將赴西海,自周防至赤間關。以乏船糧,頓軍不進。將士思歸益甚,乃還周防。豐後人臼杵惟隆、緒方惟能素欲應源氏,而範賴亦遣人求船。於是,惟隆等發戰艦八十餘艘來迎。周防人木上七遠隆亦饋糧。範賴乃與千葉常胤謀曰:「周防樞要之地,留守事重,不可不避而任之。」常胤曰:「三浦義澄勇敢多兵,則其人也。」範賴從之,乃至豐後。二月,擊原田種直於葦屋浦破之。先是,賴朝聞範賴在周防,指授方略曰:「遣土肥實平、梶原景時,招徠西海兵。彼應則赴之,不應則直赴南海擊平氏。慎勿與鎮西構兵。」適範賴亦再遣使,告其匱乏。至是,賴朝答範賴書曰:「舟糧之須,我別有處置。子雖困,姑待之。平氏以羈旅之軍,而猶能給資糧。子為追討使,無功而還,何面目復見人哉?」
【東鑑。】
熊野別當湛增帥舟師來屬義經,
【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範賴聞之,致書鎌倉曰:「範賴移軍豐後,以蹙平氏。然國民逃亡,無所徵糧。如和田、工藤等將士,皆欲東歸。願賜教喻,如聞湛增以義經議,承追討之任。既至讚岐,又將入九國。夫四國事義經綂之,九國事範賴領之。果如所聞,則匪啻範賴之羞,且示我軍無人。願將軍察焉。」賴朝報以湛增事非實,復興北條義時、中原親能、工藤祐經等十二人書,慰勉將土。尋以戰艦三十二艘運糧于西海。義經攻屋島平氏逃于海上。然以範賴在豐後,不得西。三月,義經大戰于壇浦,盡滅平氐,以俘獲還京師。範賴猶留豐後,拊循筑紫九國。九月,還京師。壽永之亂,平氏取鵜丸劍而奔。範賴得之於鎮西,以獻法皇。
【○按保元物語,上皇賜鵜丸於源為義,而平氏取之於法住寺殿,不詳其何由。】
尋至鎌倉,
【東鑑。】
時賴朝與義經生隙,陰使土佐房昌俊圖之,昌俊反為義經所殺。乃使範賴討之。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範賴不忍討,固辭之。賴朝不聽,範賴不獲己從之。
【平家物語。】
見賴朝辭別,賴朝謂曰:「罷矣。我於卿亦不能深信。卿亦繼九郎為二舞者也。」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範賴懼,不能自措,屢奉誓書,陳無異志。
【源平盛衰記。】
初義經在西海,恃功專軍政。賴朝積不能平,範賴能遵約束,每事諮稟鎌倉,以故頗見親愛。然將領之任,終不能無猜忌。
建久四年五月,賴朝獵于富士野,曾我祐成及弟時致夜入行館,殺父讎工藤祐經。營中騷擾。
【東鑑。】
鎌倉訛言:「將軍遇害。」賴朝妻北條氏大驚悲。範賴慰諭曰:「範賴在。假有大變,勿以為憂。」賴朝聞其言,深惡之。
【保曆間記。】
八月,聞範賴有異圖,推問其狀。範賴又作誓書,就大江廣元陳情。賴朝自讀勢書,見其書源範賴,怒曰:「範賴謂於我有骨肉之分乎,何得妄稱源姓!」乃使廣元讓其使重能。
【○重能姓闕。】
重能曰:「參州實故左馬頭殿之子,而幕下之弟也。嚮者參州為追討使赴西海,幕下以弟聞于朝廷,既載之官符,豈僭冒乎哉。」廣元以白,賴朝不復出言。重能還告,範賴大懼。未幾,賴朝夜聞牀下有人氣息,潛召結城朝光等搜索,捕得一人。推問乃範賴索養勇士當麻太郎也。陳曰:「頃者參州屢奉誓書,未得申理,日夜憂懼。故臣欲聞左右之議,遂至于此。固非有異謀也。」考鞠數次,竟無異辭。逮問範賴,固陳不知。賴朝命工藤宗茂、宇佐美祐茂,逐範賴於伊豆。
【東鑑。】
拘置修禪寺。
【八坂本平家物語。】
其臣橘太左衛門、江瀧口、梓刑部等繕兵據濱館。賴朝遣結城朝光、梶原景時、仁田忠常等誅之。
【東鑑。】
景時勸殺範賴,乃遣景時及子景季、景高率騎五百,攻範賴於修禪寺。事出不意,範賴不及擐甲,彎弓射之,殺傷頗多。既而矢盡,放火自屠而死。景時獲首於灰燼中。
【八坂本平家物語。】
二子範圓、源昭,共為僧。範圓娶安達盛長女,生為賴。為賴依外家傳其領邑,居武藏吉見,稱吉見二郎。子義春,稱太郎。永仁四年三月,謀起兵,為北條貞時所殺。子義世,稱孫太郎。
【尊卑分脈。】
亦以十一月建殺。
【保曆間記。○本書以義世為範賴玄孫賴氏子,然據尊卑分脈及吉見系圖,賴氏,範賴曾孫而義春弟也。故不取。按將軍執權次第,以義世之死,為永仁五年五月。】
子尊賴仕吉野行宮,為中務大輔。
【尊卑分脈。】
源義經,小字牛若,左馬頭義朝第九子也。
【尊卑分脈。○東鑑為第六子,誤。按本書,義朝生九男,其八男往往出諸實錄,獨四男義門無所見。蓋以早世無事跡也。或曰,義經實第八子,宜稱八郎。而稱九郎者,避叔父為朝之稱也。然是野史所傳,不足信。姑附于此。】
為人軀幹短小,白皙反齒,神彩秀發,趫捷軼人。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母曰常磐,舊仕近衛藤原皇后。初后入內也,其父藤原依通妙選侍御,常磐最有姿色。後歸義朝,產三子。長今若,次乙若,次即牛若也。以平治元年生。是歲,義朝黨藤原信賴敗死,常磐攜三兒逃匿大和龍門里。平清盛搜索不得,乃收常磐母。常磐聞之,自抵六波羅,嗚咽陳情,請與諸兒同就刑赦其母。清盛憐之,且悅其容色,欲併宥三兒死。親族皆爭不可,清盛曰:「業已赦兄賴朝。今免其長者,而殺其幼,甚亡謂也。」遂宥其死,納常磐而私之。生一女而寵衰,出錄大藏卿藤原長成,使今若、乙若為僧,以牛若付鞍馬寺憎覺日,
【○平家物語劍卷,覺日作圓乘。】
改名遮那王。年甫十一,閱諸家之譜,慨然以為:「我世將種,覆墜至此。必當翦滅平氏,以雪父祖之恥。」於是晝讀書策,夜習武技。覺日勸之剃度,不肯曰:「二兄為僧,我之所恥。何倣之為。」覺日數勸之,則竊謂曰:「如強之,我將剚刃師腹。」常磨居常憂懼,無奈之何。遮那王常欲往陸奧,依藤原秀衡,藉其資以成宿志。而道路遼邈,無與俱者。時有金商吉次者,
【○平家物語劍卷,吉次作五條橘次末春。】
往來陸奧,每至京師,詣鞍馬寺。遮那王因密語曰:「汝往奧,以我行。我至奧,必當重酬。」吉次曰:「奉君而行,事不難也。第恐取大眾怒。」遮那王笑曰:「失是驕兒,亦無所苦。譬如夏月棄屍,人竊之去,誰復追之。」吉次乃諾。又有下總人深栖賴重,源賴政從子也,至鞍馬。遮那王就而相見,與之款曲,三人相約。承安四年三月,遂俱赴關東。行至近江鏡宿,自加元服,更名義經,稱源九郎,時年十六。
【平治物語。○賴重、賴政從子據尊卑分脈。】
抵下總,居之數月。會有盜馬,土人迫措之。盜健甚,靠樹自捍,眾不能捕,圍而守之。義經赤手縛之。又群盜人民家,義經赴之,立斬四人,餘被創迸散。賴重雖服其勇,而權平氏聞之,頗戒之。
【京師本平治物語。】
義經乃趣陸奧。
【○按源平盛衰記曰,義經將趣陸奧,路經上野,投伊勢義盛家,借其奴僕致書賴朝,及得報,乃至鎌倉。據東鑑,此說誤。故不取。】
吉次告之秀衡,秀衡遨於平泉館,厚遇之。義經乞金秀衡以與吉次,踐前約。
【平治物語。】
治承四年,兄賴朝起兵,義經聞欲趣之,秀衡觀望時勢,留而不遣。義經潛出平泉館,秀衡遣壯士佐藤繼信及弟忠信,追而從之。十月,賴朝破平氏於富士川,陣于黃瀨川。義經率二十餘騎詣營,部將土肥實平等怪而不為通。賴朝問知其年齡曰:「是必奧州九郎也。速召入幕。」實平導之執謁。賴朝相見大喜曰:「昔者八幡殿討清原武衡,新羅三郎在宿衛,請解官赴軍不許,掛弦袋于本陣,間行抵陸奧。八幡殿喜以為故將軍再生。今吾遇子于此,亦猶才見頭殿之顏也。」相俱感泣。
【○參取東鑑、源平盛衰記。平治物語曰,賴朝舉兵,義經將赴之。時白河關已閉,託浴溫泉,率百騎許,取途那須山中,而見賴朝於大庭野。今不取。】
壽永二年七月,平氏奉養和帝奔西海,從兄義仲先入京師,矜功驕驁,縱士卒擾京師,上下厭苦。賴朝遣義經及齋院次官中原親義,率騎兵監送租稅,入京師。義仲疑懼,欲迎拒之。法皇敕諭保無他。
【玉海。】
十一月,義仲反。時義經在熱田,院北面橘公朝等往而告狀。先是,義經遣使鎌倉告變,駐軍竢報,至此復令公朝往。三年正月,賴朝發兵六萬,令範賴、義經討義仲。範賴由勢多,義經由宇治,分路入京師。義經兵無慮二萬五千餘,自鈴鹿山進至伊賀。義經召土人問路。土人曰:「自青田山至首落瀑,是為捷徑。」復問:「無別路乎?」曰:「有之。過長田里,經花園村,至射手神社,傍笠置,亦可也。」義經曰:「青田首落,於行師之路,地名不吉。」
【○按青田與箯輿訓讀同,箯輿載傷夷之人,故云爾。】
乃由射手社前進。義仲聞之,使根井幸親、楯親忠等,率三百餘騎,撤宇治橋拒守。義經軍至河上,而盧舍鱗次,不便布陣。先令居民擊其資財,乃縱火燒之。河上構高櫓,身在櫓上,俯臨四方。號令將士,執筆呼曰:「先眾者、勇鬭者,悉注報之鎌倉。」土氣為之百倍,奮躍思效。義經號令軍中,時諸部喧哤,號令不可辨。乃取平等院法鼓擊之。軍士皆屬耳。於是,令曰:「臨難立功,正在今日。見兵二萬餘,必有善泅者。先涉以測淺深。敵之控弦四五百,攅鏃岸上,比涉必射。汝等壯士上橋架禦之,勿使射泅者。」於是,平山季重、佐佐木定綱、澀谷重助、熊谷直實及子直家,土橋架頻射之,殺傷頗多。佐佐木高綱、梶原景季由橘小島單騎先濟,畠山重忠率五百騎,傍橋而濟,與幸親等戰破之。義經曰:「大將進戰,不可由偏裨轍。」乃易道至橘小島,令曰:「流雖迅而水淺,汝從此涉,先眾而進。」兵士繼濟,追北至京師。
【○參取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禁兵士毫無所侵掠。
【玉海。】
義仲敗走,時法皇在大膳大夫大江業忠六條第,義經帥重忠高綱等詣六條。業忠登垣望之,以為義仲復至,驚呼聲顫。宮中男女怖畏失色,業忠又報曰:「視其旗職非義仲,必是東兵。」既而義經下馬曰:「臣是源賴朝弟義經,新破賊兵,來護此宮。請速開門。」業忠不勝喜,墬垣傷腰,委頓奏之。法皇大悅,御中門觀之,令出羽守藤原定長勞之,問義經已下姓名、本貫、年齡,嘆曰:「真英士也。」乃敕義經宿衛宮中,岔兵逐義仲。義仲遁至粟津,與範賴戰,敗死。
【○參取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是月,平氏自屋島遷據一谷城,眾十餘萬,山陽、南海十四州又屬之,聲勢甚熾。法皇使範賴、義經討之,敕曰:「神璽、寶劍內侍所,神代之秘寶,百王鎮護之重器也。汝等謹迎以奉還。」範賴、義經將討平氏於一谷,先刻攻期,以二月四日清盛小祥,五日、六日兵忌,定為七日。
【○參取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二十九日,範賴帥五萬餘騎,自播磨路赴一谷。義經率二萬餘騎,自丹波路兼程會之。範賴陣昆湯野,義經陣三草山東。敵將平資盛、平有盛等,率七千餘騎逆之山西,相距三里許。
【○參取東鑑、源平盛衰記。】
二月五日,義經謂土肥實平曰:「今夜襲敵,孰與竢明旦。」實平未及對,田代信綱進曰:「我軍眾盛,敵謂我不欲夜戰,而脫甲休息。今掩其不虞,何憂不克。」實平亦贊成其議。義經曰:「卿言正合吾意。吾特欲盡眾議耳。」乃勒眾赴敵。夜黑路嶮,士馬不能進。義經呼武藏坊辨慶曰:「舉汝大炬。」眾未解其意,辨慶即馳縱火所在良舍,路明如畫。夜半,至西麓.讙譟襲擊,資盛等狼狽棄器仗走,斬首一百八十級。
【○平家物語作五百級。】
六日,使信綱、實平別將七千騎,攻一谷城西門,自帥熊谷直實、平山季重、片岡為春、佐原義連、後藤實基、佐藤繼信及忠信、江田源三、熊井太郎、伊勢義盛、源八廣綱、辨慶以下精銳三千騎,登鉢伏峰,進至蟻戶。日既暮,徑路嶮惡不能前,乃使辨慶訪求鄉導,辨慶遙詔火光趣之。見翁媼相對而坐,命翁鄉導。翁曰:「吾住此山,射獵為生,諳熟攝丹山岳。今老矣,不可用。有兒頗健,堪充驅役。」辨慶乃拉其子歸見,義經以其所居山名鷲尾,命名鷲尾經春,賜之刀馬冑,問路險易。經春曰:「此處名鵯越,山中第一絕險也。上七八段,石礫沙地,草木不生;下五六段,峭壁峨然,非人馬所能過。」義經曰:「麋鹿亦不得過乎?」曰:「唯鹿過之。」義經又問:「崖下設陷阱敷蒺藜乎?」經春曰:「敵恃險,未聞設此備。」於是義經令將士曰:「鹿有四足,馬又四足。其所異者鬛之有無,與蹄之圓拆耳。西國馬我不之知,如東國則鹿之所過,馬亦能行。」乃使經春為前引。
【○按平家物語,會日暮,暫駐軍於山中。辨慶攜一老翁至,義經曰:「何人?」曰:「此山獵者也。」義經悅問攻路,且欲以為鄉導。翁辭以老羸,而自舉其子熊王,年十八歲。義經即命束髮賜名。因言曰:「汝父稱鷲尾莊司武久,汝宜稱鷲尾三郎義久。」】
時天未曙,暫休山中。實平已向西門,範賴攻東門。七日,義經侵晨將下鵯越,先下鞍馬數匹試之,或傷或無恙。義經視之曰:「使馬自下猶如是。騎者加意,何慮墮傷。凡馳馬險惡有四術,而其要專在於心。汝等以我騎為準。」先眾而進。眾皆魚貫而下,無一人傷損。於是整兵揚旗,大呼直衝。時敵專禦東西二門。城後恃險不設備,及義經至,驚潰失度,自相殺傷。義經乃放火敵營,風怒火熾,煙塵晦冥,城兵大擾,東西門不守。範賴、實平兵攻入城中,宗盛奉養和帝泛海遁去,餘眾潰奔,追擊之於海濱,斬首二千餘級,斬其將越前守平通盛等十人。
【○本書為九人,今從玉海。】
虜平重衡,其他俘獲溺死不可勝計。九日,凱旋。
【○本書作十日,今從東鑑。】
範賴、義經請梟所獲首級於京師,法皇會於卿議之。咸曰:「古無戮公卿徇於路者。況平氏先朝戚勳,不可徇也。」義經復奏曰:「先臣義朝屬保元之亂,盡力王室。後為藤原信賴所誑誘,遂伏天誅,徇其首而梟之。平氏昔列卿相奉朝家,今為逆臣伏罪戮,與臣先人輕重何如?臣等欽奉敕旨,奮不顧身者,欲耀皇威,且雪父祖之恥耳。而所請不允,後來何以得殲朝敵。」法皇不得已許之。
【源平盛衰記。○玉海云,範賴、義經奏:「源義仲之死徇之路,今不徇平氏,甚無謂也。」廷議云:「公卿之首,不宜徇路。而平氏之罪,與義仲不同,況於先朝勳戚乎。」而不詳其結局。今無所考。】
八月,以義經任左衛門少尉,補檢非違使。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山槐記、東鑑。】
義經嘗就賴朝,請廷奏補一官。賴朝惡義經在軍自專,抑而不奏,先奏範賴為參河守。及義經拜官,馳使告之賴朝,自陳:「朝廷所賜,不可以辭。」賴朝疑其自請,益不悅。
【東鑑。】
是月,平信兼聚平氏餘黨,據伊勢瀧野。
【源平盛衰記。】
時信兼三子兼衡、信衡、兼時,匿在京師,義經召而殺之。
【山槐記、源平盛衰記。】
因遣兵擊信兼滅之。
【源平盛衰記。】
九月,義經敘從五位下,檢非違使如故。
【東鑑、山槐記。】
尋聽院昇殿。
【東鑑、源平盛衰記。】
文治元年正月,義經請討平氏。廷議或謂:「平氏餘黨尚在京師,潛謀不軌。宜留義經警衛,遣其將佐於四國。」義經又奏曰:「若追討稽緩及二三月,西海軍食不支。範賴引還京師,則太宰府管內兵士稍屬平氏,討伐益難。」法皇遂許之。
【吉記。】
義經將發,奏法皇曰:「平氏西奔,于今三年,寇掠郡國,虐使人民,不可不亟除之。臣不滅此賊,不生入皇都。」帥兵將由南海道,
【源平盛衰記。○按本書云兵十萬餘騎,而長門本平家物語曰,判官兵六千餘騎,駕舟百五十艘,蓋不止於此。然本書所言甚多,疑誇誕。東鑑屋島之戰下方云,梶原景時以下東士,以百四十餘艘到屋島,亦無兵數,故不取。】
治舟帥於渡邊福島,將佐多東國人,不習水鬭,群議嗷嗷。梶原景時以監軍事從,欲設逆櫓於船。義經問:「何謂逆櫓?」景時曰:「櫨設櫓,謂之逆櫓。陸戰騎馬,進退從意。如舟師則不然,進易退難。今所以設逆櫓者,敵堅則以艫退,敵撓則以輪進。」義經曰:「凡臨戰者,主將勇銳勵眾,眾猶欲退。況未戰而預設逃計,何以得利。」景時曰:「知進而不和退,是謂豕武者,所以取危。將軍年少氣盛,故如是邪。」義經作色曰:「我不自知。豕邪鹿邪,我惟以奮戰殄敵為快。赴敵者,期以必死。若愛軀命,則不如不臨君。卿若受大將之任,雖設逆櫓千百可也。我則不敢。」景時由是怨義經。
【源平盛衰記。】
二月十六日,義經將赴屋島。法皇以為:「義經離畿旬,京師益空虛。」遣親臣大藏卿高階泰經說而留之。
【玉海。】
泰經就旅次語曰:「我不曉兵法,然為足下一言。大將宜持重總眾,如先鋒命之偏裨可也。」義經曰:「吾有志願,先士卒而殞命則足矣。」
【東鑑。】
時南風暴發,兩日不歇,船檻多破,乃駐軍繕修。至夜,天返風,風益烈。義經曰:「發舟。」舟子請竢風定。義經曰:「風雖急順也。若風靜海平,則敵必警備。今襲其不意,必捷矣。」因令曰:「舟子不聽命者殺之。」伊勢義盛等注矢脅舟子,舟子大讋,乃發船,所從唯田代信網等舟五艘,兵纔百五十騎。義經令曰:「獨篝火於我舟,自餘不用,恐使敵知我兵多寡。」舟駛如飛,常行三日程,自丑至卯,遂抵阿波尼子浦。
【○參取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按平家物語云,亦經十六日,發渡邊。明日,至阿波。玉海二月二十七日條及三月四日條,皆同之。而盛衰記云,義經二月十七日解纜,明日至阿波尼子浦云。二月十七日,義經戰阿波勝浦,一書矛盾。東鑑二月十六日條云,義經解纜。十八日條云,昨日義經將發渡邊,雨大風暴作。至丑時發舟,卯時至勝浦。亦一書矛盾,諸書岐互,無所取決。然據東鑑三月八日義經遣使報鎌倉之文,則為十七日發卯時至勝浦者。蓋為得其實,故今姑從東鑑。】
義經望見海岸旗幟皆赤,謂從士曰:「敵己備矣,卿等治裝。船中馬足縮立,直上岸,恐難急用。宜先使馬丁下而游。」眾皆從之。義經先眾上岸,督士卒力戰,虜其守將櫻間良連,進抵一寨,襲守將櫻間良遠。
【○東鑑為櫻庭介。】
良遠棄寨走。乃召土人問地名。對曰:「勝浦。」義經悅曰:「是吉兆也,軍必大有利。」踊躍而進。路見甲士一百餘來,皆無期幟。義經以為敵軍出奇,使伊勢義盛馳問。義盛與其將俱來。義經問曰:「汝為誰?」曰:「臣是州人近藤親家也。比年天下擾亂,未知所屬。竊聞義旗向本州而來,願在麾下充驅役。」義經用之為鄉導,破田口成直兵于勝宮。即夜,進兵至中山。
【○平家物語作大坂越。】
會有一卒齎書過,義經問曰:「子往何處?」曰:「自京師趣屋島。」又問:「所齎何人書?」匿而不告。義經紿曰:「我是阿波人,慶徵趣屋島。聞九郎判官艤淀河尻,旦暮將犯屋島內裏。子自京師來,必觀其軍。兵眾有幾,卒不知為義經。」告以實曰:「所齎六條攝政北政所寄屋島內府書也。」義經曰:「書言何事?」曰:「安得知之。但囑云九郎判官已發京師。九郎銳將也,木曾之勇猛如鬼神,一戰殪之,兇威可畏。公能修壘壁,聚徒眾備之。意書詞亦然。我嚮過淀川尻,兵如連雲。君速趣屋島。」義經又問曰:「子始赴屋島乎?」曰:「政所內府妹也。平氏西奔後,每報京師消息。我屢為其使。」曰:「然則子審屋島形勢。我聞其地有要害,實然否?」
【源平盛衰記。】
曰:「城下潮盈則非舟不能至,潮退則水纔及馬腹耳,其險不足恃。」
【長門本平家物語。】
義經乃奪其書,縛卒於樹而去。明旦,進軍屋島,放火牟禮高松民家。宗盛留兵禦之,奉養和帝及女院泛海。義經薄城,城兵防戰。義經曰:「敵眾我寡,利在於縱火城外,一面進攻。」令兵士燒民屋。時西風甚急,火延及城,煙焰漲天,城兵駭走,爭登船。義經與重忠等六騎追之。兵眾踵至,勢倍奮。敵植畫日扇于船首,出美姝麾以示之。船離岸七段許。義經謂重忠曰:「是敵誘我也。」卿為我射之。重忠辭,乃以奈須餘一宗隆對。義經更命宗隆。時風起船颭,宗隆持滿待定,兩軍休戰注目。宗隆一發斷其柄,海陸翕然嗟賞,讙呼之聲不已。既而平氏進船叢射,我兵奮戰當之。敵軍稍退,諸將乘勝並驅入海。時義經數易裝,不著鮮甲,令人不得識別。而上總景清等注目義經,欲相搏。越中盛嗣欲以長鉤鉤義經。義經揮刀禦之,誤墜所執弓。將收之,敵益破。從騎連呼曰:「將軍舍弓!」義經右手捍蔽,左手挑弓而收之。將佐皆曰:「將軍奈何為一弓輕不貲之軀?」義經曰:「吾何為愛弓。令我弓如叔父為朝所執,則故遺以示敵亦可。我弓弱,遺之受侮。是我所以冒危而取也。」將佐歎服。
【平家物語。】
宗盛令平教經狙擊義經,教經能挽強弓,帥勇士三十餘人,上陸挑戰。義經使土肥實平、畠山重忠等當之。麾下銳兵多中箭死。是夜,義經陣牟禮高松,敵車陣屋島城遺址,相距里許。翊旦,義經率壯士七八十騎迫營力戰,平氏遂逃于志度浦。義經追擊之,又逃于筑前箱崎,州人拒不內,遷舟壇浦赤間等海上。熊野別當湛增帥軍艦二百來屬義經,河野通信亦率其徒歸附。於是南海道略平,唯田口成良以阿波屬平氏。先是,成良子成直率三千騎擊通信於伊豫,義經命伊勢義盛誘降之。義盛以成直歸志度,義經使成直手書勸成良降。成良通款於義經,於是阿波兵士皆降。
【源平盛衰記。】
二十二日,梶原景時以下舟師悉至,
【東鑑、源平盛衰記。】
景時請為先鋒,義經曰:「我不在則可。 我豈後於卿乎?」景時曰:「公是大將軍,不可與偏裨爭先。」義經曰:「所謂大將軍,鎌倉殿也。我是軍奉行也,初與卿等不異。
【平家物語。】
嚮一谷之役,侵鴨越之險,破十萬眾於瞬息。及發渡邊,諸將皆畏風濤而不從。我率五艘舟兵,直至屋島,頃刻攻陷壘壁。今敵垂亡,可使卿為先鋒乎。我當先諸將決一戰。為鎌倉殿致報效。」
【長門本平家物語。】
景時誶語曰:「是人非將帥之器。」義經大怒,將手刃之。三浦義澄、土肥實平等遮隔其間,極言切諫。義經抑怒而止。
【平家物語。】
三月二十四日黎明,義經浮戰艦八百餘艘,進攻平氏於海上。山峨秀遠及菊池隆直、原田種直,帥五百餘艘連射,我兵少沮。時空中有氣如白旗,見我舟上。又有二白鳩,飛集旗竿。義經以為神貺,盥漱拜之,兵士皆悅。
【○參取東鑑、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義經勵眾血戰,田口成良竊使人告義經曰:「乘御船者皆賤卒,貴族悉在戰艦。」義經進兵蹙之。成良帥三百餘艘應之。敵軍大敗,兵士乘勝亂入敵船。
【源平盛衰記。】
於是二位尼與按察局挾神璽、寶劍,抱帝投海死。母后亦繼而投。渡邊昵以長鉤鉤之。大納言典侍謂昵曰:「是女院也。爾等慎之。」昵奉送之義經船,典侍乃持內待所唐櫃將入海,兵士入船止之。神璽亦浮出,片岡經春收之。
【東鑑、平家物語。】
平氏闔族沒海而死。虜宗盛及子清宗、能宗,其餘平時忠,及子時實、平信基、藤原尹明、源則清、源季貞、平繼景、後藤信康、矢野家村、攝津判官盛澄、宮人帥典侍、大納言典侍、帥局、僧全真、忠快、能圓、行明等,菊池隆直、原田種直皆降。
【東鑑。○參取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諸書或有名而姓闕。今據諸家系圖。】
西海平定,義經乃奏捷京師。法皇大悅,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遣使慰勞。
【東鑑。】
四月,義經奉神器及太后二宮,以宗盛已下生虜歸。朝野靡然,咸稱其功。賴朝陰惡之。初賴朝遣範賴、義經將兵西上,欲試其態度,使執熱奉盥。範賴不能執,義經進竟沃,神色自若。賴朝意憚之。
【源平盛衰記。】
既而範賴督九州軍事,賴朝使千葉常胤、和田義盛監之。義經督四國軍事,梶原景時監之。範賴每事諮決於常胤、義盛,義經每卻景時議而自專。景時稸忿,竊告:「義經矜功擅威,將士各懷危懼。」賴朝怒,乃與書於景時及田代信綱,密令將士勿稟義經號令。義經遣龜井六郎於鎌倉,送誓書陳無異志。賴朝卻之。
【東鑑。】
五月,義經自押送宗盛以下生虜於鎌倉。行至尾張內海,使宗盛父子下馬七匝義朝墓,拜泣過之。
【八坂本平家物語。】
義經先遣使報明日將入鎌倉。賴朝使北條時政至酒勾驛受俘獲。義經不得入府,留腰越驛。
【東鑑。】
景時告賴朝曰:「嚮一谷之役,虜平重衡,其餘生獲在蒲殿。判官怒曰:『今蒲殿因人成事,何得率俘獲。』殆至紛爭。臣與土肥實平調息得釋。臣視判官殿之舉措,終非立人下風者。」賴朝聞之,頗有戒心。
【平家物語。】
於是,義經作狀,依大江廣元陳情。賴朝遂不見。
【東鑑、平家物語。○按長門本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並云,義經入鎌倉見賴朝,賴朝不信辭色。蓋誤矣。】
六月,又令監俘獲歸京師。義經大失望,怏怏而去。賴朝聞其頗出怨言,收釆地二十四所。
【東鑑。】
八月,任伊豫守,兼院廄別當。賴朝置地頭於伊豫,令不得領國務。
【○參取玉海、源平盛衰記。】
時叔父行家與賴朝不協,賴朝欲除之。行家匿居京師,與義經密相往來。九月,賴朝使梶原景季於京師,至義經第,面傅命擊行家,且詗其形迹。適義經病不見,間一兩日面之。景季悉言其意。義經曰:「縱雖強竊犯人,義經當自逮捕。況行家乎。此非偏裨可得而制者。我待病愈,徐圖之。卿宜以此意歸報。」賴朝聞其報益怒,謂黨行家無疑。景時從而構成。
【東鑑。】
壇浦之戰,建禮門院在義經舟,賴朝疑與之姦。初賴朝以河越重賴女配義經,而義經又納平時忠女,且其任左衛門尉,補檢非違使,皆非賴朝之意。至是怨隙滋甚,銳意除之。賴朝謂重忠等曰:「義經累立大功,威名顯赫。而其任官敘爵,以弟先兄,勢殆將凌駕於我焉。孰往擊之者?」諸將默無敢對。賴朝乃命上佐房昌俊往京師,密圖之。
【源平盛衰記。】
時關東將士,嘗有怨於賴朝者,往往密通意於義經,而賴朝恃勢漸陵侮朝廷,大失法皇之意。義經揣知之,嘗有所密奏。法皇多許可之。
【○參取東鑑、玉海。】
至是,義經詣法皇宮奏曰:「前備前守行家與賴朝有隙,以故欲除之。行家亦將起兵。臣欲釋之不得,臣亦為賴朝所忌惡。如聞賴朝謀加兵於臣。臣是以與行家合。臣嚮代賴朝奉敕討賊,奮不顧身,遂立大功。而賴朝處臣如是。臣知不免,當赴洲股決死於一箭耳。願賜宣旨討賴朝。」法皇敕曰:「爾宜務開諭行家,勿令生事。」義經又奏所請,不許,願獲赴鎮西。法皇慮其移動乘輿,命大臣議之。
【○參取玉海、東鑑、源平盛衰記。】
既而昌俊至京師,不謁義經。義經頗疑之,使使召之。昌俊即至。義經曰:「卿有何事故來?」昌俊佯云:「昌俊舊奈良僧,有詣七大寺之宿願,故來。」義經哂曰:「汝非詣七大寺者,奉二位之命來圖余也。今我欲拘汝,然汝家兄之使,我不欲先汝,是以不敢。」昌俊固陳無之,自書誓詞,焚而飲之。
【源平盛衰記。】
其夜,昌俊率兒玉黨六十餘騎,襲六條堀河館。會帳下出遊不在,兵在者止七騎。義經即開門突出,縱橫奮擊,敵兵披靡。既而帳下稍來集,行家亦來救。
【○參取玉海、東鑑、源平盛衰記。】
昌俊敗走匿鞍馬山,山僧嘗與義經有好,以故搜索,縛送於義經。義經責曰:「汝背誓詞,何蒙神罰之速。」昌俊曰:「我唯奉二位家之命,何神罰之有。」罵詈不已。義經批其頰,昌俊神色不變曰:「此面非我面,二位家面也。」義經壯其言,意欲活之,曰:「汝欲還鎌倉乎?」昌俊曰:「我自發鎌倉,不期生還。今不幸為囚虜,以遄死為榮。亟斬!」義經遂殺之。
【源平盛衰記、長門本平家物語。】
謂左右曰:「人為其主者宜如是。」兵士皆嗟賞之。
【源平盛衰記。】
義經遂與行家苦請宣旨,法皇不得已許之。
【玉海、東鑑、源平盛衰記。】
初賴朝以安達清經屬義經曰:「是雖賤隸有才幹,卿用之。其實則間者也。」及昌俊數敗,清經奔鎌倉而報之。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於是賴朝親將諸將擊行家、義經,進兵至黃瀨川。
【東鑑。】
義經將避於鎮西,就高階泰經奏法皇曰:「臣今留禦東兵,則騷擾京師。是以暫避之於鎮西。願賜院宣以視九州人。」法皇又許之。
【玉海、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十月三日,與行家及平時實、異父弟侍從藤原良成、女婿右衛門尉源有綱等,遂如鎮西。賴朝聞義經已離京師,還于鎌倉。
【東鑑。】
義經宿衛京師,專以循謹奉上,威恩兼行,士民稱之。及去,京師人皆惜焉。
【源平盛衰記。】
往至攝津河尻,州人多田行綱等帥兵要之。義經擊破之,進至大物浦發船。會大風暴起,舟船漂蕩,與行家相失,所從者有網及堀景光、辨慶、妾靜而已。
【源平盛衰記。○參取玉海、東鑑。】
法皇懼賴朝之憤,令美作國司討行家、義經。
【玉海、東鑑、源平盛衰記。】
官符以義經名嫌於右大臣藤原兼實子良經,改為義行,又改義顯,所在逮捕。
【玉海、東鑑。】
義經不得赴西海,走于大和,匿吉野山。執行覺範覺之,率惡僧搜索。
【東鑑、八坂本平家物語。】
義經留五日,遂走多武峰,投十字坊。主僧待之甚厚,乃謂義經曰:「此山狹隘,僧徒亦寡,恐君難秘跡。十津河地嶮,人馬不得輒通。君其行矣。」乃使其徒八人護送之。
【東鑑。】
義經又還京師,竄匿數月。三年二月,與妻河越氏及從士為修驗者,經北陸道至陸奧,又依秀衡。秀衡館之衣川。
【東鑑、八坂本平家物語。】
其冬,秀衡卒,臨終遺言長子泰衡等,推戴義經為大將軍,專聽國事。五年,賴朝密使泰衡圖義經。閏四月晦,泰衡遣兵龔衣川,
【東鑑。】
鷲尾經春等力戰死。於是,義經剌殺妻子自殺,時年三十一。泰衡傳首鎌倉,見者皆墮淚。
【東鑑。○參取源平盛衰記、八坂本平家物語。○世有義經記,事跡最詳。雖繁碎龐駁,多附會之說,而未必皆虛誕也。然無他可證,真謂難辨,故一切不取。世傳義經不死於衣川館,遁至蝦夷。今考東鑑,閏四月己未,藤原泰衡襲義經殺之。五月辛巳,報至,將致首于鎌倉。時源賴朝慶鶴岡浮圖,故遣使止之。六月辛丑,泰衡使者齎首至腰越,漆函盛之,浸以美酒。賴朝使和田義盛、梶原景時檢之。己未至辛丑,相距四十三日,天時暑熱,雖函而浸酒,焉得不壞爛腐敗,孰能辨其真偽哉?然則義經偽死而遁去乎?至今夷人崇奉義經,祀而神之,蓋或有其故也。】
義經用兵神速,人莫能及。故翦義仲,殄平氏,功效甚亟。而為賴朝所忌,終至喪軀。氏咸傳稱其兵略焉。
伊勢義盛,伊勢人也。初稱江三郎。嘗殺姑夫,久繫於獄,遇赦而出,往上野荒蒔鄉居焉,以劫盜為生。義經往陸奧也,道歷上野,投義盛家。義經察其容貌,謂:「奇士可用。」遂相約為君臣。
【源平盛衰記。○平治物語曰,義經往上野松井田,投一家,視其主人健兒也。及討平氏,引之麾下,賜名義盛,稱伊勢三郎。京師本曰,義經以義盛家富,且有奇姿,欲與之結託。義盛疑無賴博徒圖己,謝遣之。後義經聞賴朝起兵,自陸奧赴之,道由上野,引為麾下士。未知孰是。】
從軍累有功。屋島之役,平教經帥死士挑戰,義盛與土肥實平等力戰拒之。會日暮交退,時諸軍不寢三日,將卒皆罷倦昏睡。義經慮敵偵知襲之,登高瞭望。義盛與片岡經春終夜巡軍警之。是夜,教經等諜襲義經,而遂不果。
【源平盛衰記。○參取平家物語。片綱經春據長門本。】
義經既破屋島,命義盛誘降田口成直。先是,成直承宗盛命,率三千騎破河野通信於伊豫而還。義盛從十數騎趣之,皆不被甲,先使卒為旅客往。成直舉軍見而問曰:「汝焉如?」曰:「自屋島赴伊豫。」曰:「屋島有何事?」曰:「九郎判官率大軍攻破屋島,內府以下宗族多為虜。櫻間大夫遭擒於勝浦,民部大輔戰敗而降。其餘或戰死,或溺。熊野別當河野四郎亦以舟師往屬之。是外騎兵自四國九州坌集,阿讚緣海兵眾如雲,判官駐軍擊不服。其他則我不聞也。」成直聞而膽落,歎曰:「家君之騎兵降敵,豈以我故乎。然路人言未可遽信。」進至琴造宮而遇義盛。義盛曰:「子非田內左衛門乎?吾是源家郎黨伊勢三郎也。吾非欲與子戰,有一事欲面諭之。」成直進馬而近。義盛曰:「我軍既破屋島,內府以下宗族皆為虜。子父既降,櫻間大夫亦見擒,皆抅之於我營。子父欲一見子,日夜泣而言子。恩愛之情,固應如此。吾不忍聞,欲使子知之。故來諭之。子欲戰則戰,欲降則降。子儻欲再見父,則吾能為子乞父之命。」成直聞之,乃免冑弛弓而降。義盛曰:「已為降者,不宜率士卒。」乃使其徒皆散去,將成直至志度。義經歎賞。亡幾,成良亦款附。
【○參取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壇浦之戰,義盛生獲宗盛、清宗,
【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義經之押送宗盛也。義盛從赴鎌倉,塗中與後藤基清以僕從故,殆致鬭鬨。基清者,藤原能保之從兵也。能保與義經同開諭得解,賴朝聞而恚,由此為賴朝所惡。
【東鑑。】
及義經將去京師,義盛曰:「臣自此辭,比公至西海,當追而奉從。」遂歸伊勢,襲守護首藤經俊,不克,竄匿鈴鹿山。輕俊來擊,義盛自殺。
【源平盛衰記。○首藤經俊據東鑑。○東鑑文治元年十月二十三日記曰,山內經俊僕從自伊勢來云:「伊豫守稱宣旨催近國兵。」十九日,圍守護所。蓋義盛所圍也。因注于此。】
佐藤繼信,稱三郎。弟忠信,稱四郎。陸奧人。父元治為信夫莊司,稱湯莊司。
【東鑑。○元治名據佐藤系圖。】
母藤原清衡季子亘理十郎清綱之女也。
【尊卑分脈。】
繼信、忠信與鎌田盛政、鎌田光政俱事義經,稱四天王。
【源平盛衰記。○平治物語云,義經將赴陸奧,潛到伊豆,見賴朝告別。賴朝謂之曰:「信夫小太郎妻,上野大窪太郎女也,年十三。嘗從父謁故殿。及父死,自誓不肯為平氏之婦,遂往陸奧,嫁小太郎生二子,今已寡居為尼,頗富資財。子往而依彼。」因作書授之,義經持書見尼,尼悅出二子見之。即繼信、忠信也。遂臣事之。按東鑑,信夫莊司文治五年戰死,當時其妻未寡居,且義經見賴朝於伊豆者,諸實錄無所見。縱使義經實見賴朝,賴朝豈不教託強盛之秀衡,而依憑寡婦孤兒乎。故不取。】
以義經奏請,兄弟並為兵衛尉。
【○兵衛尉據八坂本如白本平家物語。○按左右不詳。】
屋島之役,平教經以勁弓長矢頻伺義經,麾下勇士翼蔽馬前,教經射斃十許騎。
【平家物語。】
繼信、光政亦中其矢。教經僮菊王進,將斬信首。忠信射而殪之,扶負繼信而歸。義經蒞營,加首於膝曰:「汝有欲言乎?」繼信曰:「臣自出陸奧,委身於公。今日代公隕命,傳名於後世,不亦榮乎。第憾不見公殄滅平氏。」言畢而絕,時年二十八。
【○年二十八,據如白本、八坂本平家物語。】
義經悲嘆,令僧葬繼信、光政於牟禮林中,飾所愛名馬以為賵,軍中感悅。
【○參取源平盛衰記、平家物語。】
昌俊之襲義經,忠信等力戰破之。
【東鑑。】
義經去京師,匿吉野山。山僧相謀攻之。義經窘迫將自殺。忠信曰:「家兄繼信代公致死。今日臣亦當稱公名以戰死。公宜乘間而去。」義經不許。忠信苦頃,乃解所著甲與之,且分甲士十七屬之,遂率十餘人潛逃去。忠信佯稱源判官,與從士俱放矢拒之,殺傷頗多。僧徒驚嘆曰:「判官劍術嘗聞之,不料善射如此。」無敢近者。既而矢竭,揮刀奮戰,從士皆死。於是忠信大呼曰:「汝等以我為判官乎?判官已去遠矣!我是佐藤忠信也。請視勇者死!」乃佯為自殺,超谷而逃去。
【伊藤本、八坂本平家物語。】
明年,居京師,竊贈書於嘗所私女。其夫白之。九月,糟谷有季以兵圍之。忠信與從士二人突出力鬭,遂自殺,
【東鑑、玉海。】
年二十六。
【八坂本平家物語。】
後四年,賴朝擊藤原泰衡。泰衡悉發精兵守熱借山。元治與叔父河海高經及伊賀良目重高,率兵陣伊達郡石那坂,穿湟引遇隈河水,列弓弩以待敵。既而藤原為宗等,卷甲潛出於澤原掩擊。元治力戰不能支,遂與親信十八人死之。
【東鑑。○本書又載放還佐藤莊司。一書矛盾,恐有一誤。今不可考。】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八十七 終
[久遠の絆]
[前卷]
[次卷]
[再臨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