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世、桓武天皇
桓武天皇,諱山部。先帝長子也。母皇太后高野氏。 天平寶字八年,上敘從五位下,累遷大學頭侍從。敘從四位。又進號親王。任中務卿。 寶龜四年,立為皇太子。 天應元年,受禪即位。尊前帝曰太上天皇,尊生母高野氏為皇大夫人。賜天下今年田租。進群臣,位有差。 始置中宮職。 延曆元年,冰上川繼謀叛。事覺時,上在諒闇,不忍論刑。乃流諸伊豆三島。其母不破內親王,及姊妹,徙淡路。【川繼,鹽燒王之子。官因幡寺。】 詔,罷造宮、敕旨二省,及法花、鑄錢二司,以儉省財費。 二年,敕曰:「京畿定額諸寺,其數有限。既禁私立道場。比來,所司寛縱,曾不糺察。如經年代,無地不寺。宜嚴加禁斷。【松苗曰:佛法東渡以來,世創寺塔。至前朝建國分寺,其弊極矣。韓子所謂:『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所謂,令僧還俗,焚滅經書,沒寺為居也。』者,勢既不易為也。帝立此禁,寔權宜良方也。獨怪未幾,延曆七年,僧最澄,創寺於比叡山,建根本中堂。安藥師寺像,以稱濟世醫國。其後子院眾多,遂及三千。鴨水東北,無地不寺。民居,僅夾堂塔之間。而山徒暴虐,動起甲兵。譬由庸醫,口稱仁術,每損人命。遂至使後世天子,有:『鴨水之漲與山僧之暴,朕亦無奈之何。』之嘆。嗚呼!自佛法入我邦以降,蠹國害政,未有如是甚者也。惜哉當時,處此良方,徒置不用,而使病勢益劇。茍有志濟世者,安得不長大息乎。後經七百餘歲,平公信長,一怒,火攻之。天下大患,始得痊癒矣。治療之功,卻出自武將。豈謂之下策劫法乎。】」 立皇后。后名藤原乙牟漏,內大臣良繼之女。 詔坂東諸國,發倉賑給平民。以軍旅連興,民疲調發也。 禁富民及僧侶出錢財,質貧者宅地。 三年,授越後蒲原民三宅笠麻呂,從八位上。初笠麻呂,出錢穀,賑窮民,修理敗橋,坥平險路。積年不倦。國司以聞。因有此命。 十一月,帝徙長岡宮。 四年,從四位下淡海三舩,卒。三舩,皇子大友之玄孫。博覽經史,歷官大學頭、文章博士、刑部卿。孝謙帝朝,奉敕作追諡,自神武帝至聖武帝是也。嘗討押勝,有軍功。 盜射殺中納言藤原種繼,命令捕賊。事連皇太子。誅首惡大伴繼人,斬貶其黨與。遂廢皇太子,流于淡路。途卒。 是冬,立皇子安殿,為皇太子。 賜穀於天下老者。【此惠自孝謙帝以來,累朝為恒例。故多略之。】 五年,從三位右衛門督坂上苅田麻呂,薨。苅田,正四位上犬養之子。世以武功,著性剛毅,便弓馬。宿衛歷數朝,累官諸國守,兼鎮守將軍。薨年五十九。 遣從五位下佐伯葛城,於東海道。紀勝長,於東山道。各簡軍士,檢器械。以備征蝦夷。 七年,四月,帝祈雨。自前年孟冬不雨。至是月,令畿內諸國雩,及獻馬川上神禱請。咸無效驗。於是,帝齋戒沐浴,親出庭禱。俄而,澍雨。群臣舞蹈,皆呼萬歲。 發坂東諸國步騎五萬八百餘。限以來年三月,會多賀城伐蝦夷。 秋,以參議中衛大將紀古佐美,為征東大將軍。先是,征蝦夷,諸軍屢不利。故更有是命。【古佐美,武內十三世孫也。】 是歲,僧最澄,創比叡山中堂。安藥師像。以鎮新都鬼門。【松苗曰:『風俗通』曰:「上古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有桃樹,盤屈三千里。其卑枝向東北,曰鬼門。二人於樹下,常簡閱百鬼。鬼無道理者。神荼與鬱壘持以葦索,執以飼虎。 」是故,縣官常以臘祭。又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以禦凶。又按唐土南方有鬼門關,易與之別也。松苗偶閱『神仙通鑑』,卷三醉蟠桃祝融奏樂曲條中有言:「木公。一名鬱壘,一名神荼。兄弟二人,惟能執鬼。山有二門。西南曰神門,神荼守之。凡有邪神入山偷桃,以木劍斫其頂,桃枝貫其腮,投海中,與毒龍為餌。東北曰鬼門,守以鬱壘。若有貪饕之鬼上樹殘食,即以葦索縛之,射以桃弧,投山坳,與猛虎食之。俱以十壯士為副,夫風俗通為書。」其來雖古,謾記世俗所傳,非有確據矣。『神仙通鑑』所載,固出筆端遊戲。今附記之者,以證怪妄越甚也。要之鬼門說,經傳子史無所概見。佛氏既曰:「本來無東西,何處有南北。」彼徒亦當不拘泥方位之說。然則妄誕不經之說耳。】 八年,坂東軍會多賀城。,分道入賊地。副將軍入間廣成,中軍別將池田真枚,前軍別將安倍墨繩等,度衣川擊賊。賊豫設三覆,偽敗而走。官軍追至巢伏村。伏發。前後隔絕,不能接應。裨將高田道成、會津壯麻呂、大伴五百繼等死之。軍遂大亂,擠墬于水。士卒,死者千餘,傷者二千餘。古佐美、真枚等,僅以身免,逃還京師。上責罰,解真枚墨繩之官。 右大臣兼中衛大將藤原是公,薨。是公,參議兵部卿乙麻呂之長子。魁梧有威容,曉習時務,決斷如流。歷事三朝,薨年六十三。 九年,復置鑄錢司。 十年,廢五世以上親盡之忌日。 八月,盜燒大神宮。即奉幣以謝之。 禁民殺牛用祭漢神。 十一年,禁葬儀踰制。敕曰:「豪富市人,結隊伍,設幢幡,貴賤無等。窆之後,酣醉而歸。宜令所司,加嚴禁。」 詔諸學士,學漢音。 大春日清足,在唐娶李氏,今年攜歸。 從四位下大伴弟麻呂,正五位上百濟俊哲、多治比濱成,位同上。從五位下,坂上田村麻呂、巨勢野足。位同上。等,各,征夷大將軍,征東大使、副使,鎮守將軍及副等官。討蝦夷奏捷。明年凱旋。是役也,費軍糧二十六萬餘斛。比年,免坂東田租云。 十二年,定蔭子之階。正五位,嫡子從八位上,庶子大初位上。從五位,嫡子從八位下,庶子大初位下。並補大舍人。 改攝津職為國。【本朝,置左右二京職,比漢京兆府。以大夫比尹。又以攝津為舊都之地,置職準京府。於是,改同諸國置守國守,即漢唐郡守之任也。】 十三年,遷山背宇多新京。【地屬葛野郡。】前年,遣大納言【藤原】小黑麻呂、左大辨紀佐古美等,相宅。尋車巡覽之。奉幣賀茂、伊勢等神廟,以告定都。【松苗按,皇祖神武天皇都橿原,厥後屢遷徙。長者百餘年,短者二三年而已。自橿原至平城,在大和者,前後凡三十所,歷一千二百四十餘年也。其他在近江志賀及保良,長門豐浦、攝津難波、河內丹比,山背綴喜、乙訓、恭仁、長岡等,十餘所。其間凡二百二十餘年耳。通計四十餘所,一千四百六十四年也。自帝定鼎于此,以為萬世不遷之都矣。】 詔曰:「山背為國,山河襟帶,自然作城。宜改作山城。」又曰:「子來之民,謳歌之輩,異口同辭,號曰:『平安京。』今宜從之。」於是,造土偶人。長八尺,著甲冑,佩太刀,西面埋諸東山,誓為鎮護神。曰將軍塚。【地屬圓山頂。後世,帝都有變,則必鳴動。】 十四年,詔曰:「古之王者,教學為先。今大學寮生徒稍眾,乏供給。宜加越前國水田一百二町。稱曰勸學田。」 禁私養鷹。 詔參議以上,著白玉帶。 十五年,右大臣正二位中衛大將藤原繼繩,薨。繼繩,豐成之子。嗜學,善文章。嘗奉敕修續紀。【續日本紀。自文武帝至桓武帝延曆十年。凡九世。】贈從一位。 山城、河內,置烽燧。 鑄新錢。文曰隆平永寶。 十六年,詔頒彈正尹神王等所刪定,令格四十五條于有司。 禁諸司喪制未終,私著吉服。 敕有司,嚴男女之別。 罷筑前國司,隸太宰府。 十八年,從三位和氣清麻呂,薨。清,為人識明志忠。嘗在孝謙之朝,使于宇佐,奉太神敕而折道鏡之勢。及遇赦還京,任豐前守,又為美作、備前兩國造。及桓武帝為攝津大夫,奏請攝河之界,鑿川築堤,西通海,民蒙其利。又兼民部大輔、中宮大夫,皆稱其職。清,素明古事,撰『民部省例』二十卷。桓武帝賜以田,傳之子孫。薨年六十七。贈正二位。後世宇佐奉幣使,每命和氣氏,蓋顯大功於無窮也。【松苗曰:和氣氏不為黨邪以求茍免,蓋知名義至重,鬼神難欺也。自以為及獲罪流竄榮多矣。當時若使道鏡竊弄神器,雖居一朝,皇朝千古之辱也。而和氣氏見危授命,其力回天,為萬代所瞻仰。比之唐張說,關係更重。嗚呼偉矣。先是,有大中臣清麻呂者,為右大臣。以其名同,世人或誤以為和氣氏。蓋以其功,宜至台鼎也。圖贊曰:皇統將移凡鄙,稱神語駭賊耳。嘻直哉,何畏死。國無道,亦如矢。】 十九年,禁民輸錢以求爵。 追上尊號於廢太子早良。曰崇道天皇。母井上,追復皇后號。 是歲,春夏之交,富士山大焚,響如雷,雨灰。【即位元年,駿河國言:「富士山,雨灰。」蓋富士山土中多硫磺,巔常起焰烟,遠望如縷。有時炎火熾盛,則焚颺沙石,雨灰於百里云。】 二十年,田村麻呂討蝦夷,平之。進從三位。初陸奧所住蝦夷酋高麻呂及惡路王,起自達谷窟,侵暴邊境,遂西至清見關。聞坂將軍東征,畏怖引去。追至陸奧,大戰神樂岡,射殺其酋,斬惡路王。餘賊多降,東陲乃安。 監試對策。菅原清公為主試。文頗富麗。【見『日本後紀』。】 停太宰府進隼人。 二十一年,遣田村麻呂,城陸奧膽澤。配東國壯丁四千人戍之。尋夷酋大墓公阿氐利為、盤具公母禮等,率其眾五百餘人來降。 通筥荷山路。【屬相模國。即今箱根也。先是,富士山焚。土石壅塞足柄山路。故新闢之。明年,復舊路。】 二十三年,秋,【八月壬子】,暴風大雨。中院西樓倒,車牛厭死。上嘆曰:「朕屬牛人,殆不利乎。」是歲,幸諸名勝地,又獵原野數十所。 是歲,遣使于唐。大使葛野麻呂,副使石川道益,判官菅原清公,錄事朝野鹿取。四人皆有才學。僧最澄、空海等,陪從而行。以學釋教。【最澄,明年隨大使歸。空海,二十五年歸。松苗弟西尾惟苞,字叔茂。好學早歿。以其居臨真如堂,時或閱佛書。嘗曰:「俗傳,僧空海,始唱本地垂跡、兩部習合之說。」余謂:「是奸僧所始,恐非空海也。」所謂本地,謂前身在彼。垂跡,謂後身在此。此兩部,謂神佛。習合,謂歸之同一體也。某太神本地即彌陀如來,勢至菩薩垂跡,即某太神之類。蓋傚清淨法行經及家墓因緣經。所謂閻浮堤中,有振且國。我遣三聖,在中化導人民。光淨菩薩,彼稱孔子。迦葉菩薩,彼稱老子。月光菩薩,彼稱顏回也。嗚呼!僧徒無忌憚!假託三明六通,輙說前身後身,以圖其利。既引儒入佛,又引皇國神明,以為釋氏末流。其詐固不待辨矣。其罪固不容誅矣。余固曰:「是說出自奸僧,恐非空海也。」若使空海實唱是說,則神明之大罪人耳,豈謂之高僧乎!】 二十四年,唐德宗,殂。子誦,立。是為順宗。僅八月,傳位於子純。是為憲宗。 天皇,崩。壽七十。葬于柏原陵。【在山城國紀伊郡。】在位二十五年,改元者一。曰延曆。【二十四年。】 帝,初以大學頭,精通儒經。主除聖武、孝謙二朝之習弊,【二帝深好佛。】使改歸正。 皇太子,立。是為平城天皇。 贊曰:自神祖都於橿原,列聖遷徙,不常厥邑。蓋亦從眾所欲也。元明遷自藤原,定鼎平城。故其告諭王公,有殷宗五遷、周后三定之詔。聖武乘豐富,好侈大。或徙恭仁,或營難波紫香樂。然終不欲拂物情,還都平城,以迄光仁。眾志所嚮,略可睹矣。桓武帝,英略蓋世,恢量包荒。尋墬緒,舉廢典。祀於圓丘,以展敬天報之誠。征伐蝦夷,大奮干戈之威。蓋蝦夷之為種類,暴戾恣睢。急之則雲散,緩之則麕集。不有大懲,禍將不輟。帝善擇將帥,責以成功。斬獲酋長,獷俗讋服。恢弘祖宗之業,有光前烈。乃相攸奠居,遷都山城,新制平安之號,肇經國之洪猷。龜筮皆從,神人胥慶。據龍蟠虎踞之勢,建萬世不易之基。嗚呼,盛矣哉!然觀藤原緒嗣之諫:「方今所苦,在兵與土木。」則征夷遷都,亦非無勞。而帝度德量力,為一勞永逸之舉,以措天下於泰山之安。茍非帝之英武明斷,則鮮能及之矣。 |